京剧热演安徽武汉
长三角地域内,安徽黄梅戏是颇受欢迎的大剧种,但安徽观众对京剧也情有独钟。日前应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10周年之邀,陈少云、安平、傅希如等上海京剧院名家名角在5天里送去5场传统大戏,现场火爆。
小长假期间,上京又受邀参演第七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无论是铁杆戏迷还是京剧“小白”,都可以在皮黄京韵中感受一把海派京剧的魅力。昨天下午,一场为青年学子量身打造的互动京剧普及讲座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展开,主讲人傅希如作为上京第六代杨子荣传承人,给师生们介绍了相关京剧知识。多年来,进校园,始终是戏曲普及的必经之路,也颇受莘莘学子的欢迎。戏曲社也成为校园里的活跃社团,京昆戏迷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其他剧种。明晚,傅希如还将于武汉剧院领衔主演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谈与演的双重示范,可以让学生观众更加了解京剧奥秘。
今晚,上海京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们还将在武汉剧院上演《挡马》和《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南音“先行”粤港澳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是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戏曲院团的“文化先行”在传统假日里分明显现。上海昆剧团日前刚刚赴京参加国家大剧院主办的全国昆曲展演周,并随梅花奖艺术团赴香港庆贺西九龙戏曲中心开幕演出。昨天,上昆又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巡演的第一站——澳门。今年恰逢澳门回归20周年,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戏曲,上昆受澳门大学的邀请赴澳门进行展演,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静娴今天专程为澳门大学的学生带来了一场“南音北韵”的讲座,上昆优秀青年演员蒋诗佳和谭许亚,则将于明天,给师生带来俞言版《牡丹亭》,力图再现俞振飞、言慧珠两位戏曲表演大师的身形与韵味。随后,唯有上昆能够复排而出的汤显祖《临川四梦》的巡演,将拓展版图至深圳、广州等城市,以及香港地区。
上海评弹团的原创中篇评弹《林徽因》,因其表演形式、舞台美术等方面的创新演绎,而赢得全国口碑,故而受到各地邀约,也将于4月18日开启第五轮全国巡演,抵达厦门、柳州、南宁、昆明四座城市,为南方观众播撒都市评弹的声音。《林徽因》融入了蒋调、俞调、陈调、丽调、张调等十多种唱腔,首演3年来,在全国近30个城市巡演60余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甚至首次演到了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远行至甘肃敦煌,还将赴台湾地区演出2场,成为近几年来巡演规模最大的评弹书目。
本报记者 朱光 赵玥
马上评
经济融合 文化先行
□ 朱光
新一轮经济发展有两大重点区域,一是“长三角一体化”,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中,上海青浦、苏州吴江、浙江嘉善已经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当下热议的就是,以上三地的跨省市合作。在经济发展“求同”之前,两大区域的传统文化,倒是贯通已久。加之,“文旅融合”的大好时机来临,更是让区域内文化传播,完全可以先行到位。
仅以长三角为例,发源于嵊州,发祥于上海的越剧;盛行于苏州和上海两地的评弹;形成于上海大世界的独脚戏、滑稽戏,在苏锡常也都有“兄弟”;“徽班进京”前的徽人戏班与京剧的不解之缘……都浸润着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血脉,声腔里都是口口相传的百年故事。因而,我们不仅要鼓励传统文化和戏曲在以上两大区域的流转,还应趁着传统假日小长假,鼓励戏曲新档期的维系和发展。经济越是发展,我们越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和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