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14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调研虹桥商务区时指出,当前,我们正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力实施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虹桥商务区作为连通长三角的重要枢纽,要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抓住发展新时代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勇当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排头兵,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力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践行者。为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交给的重大任务,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李强书记调研讲话精神,第一时间研究梳理,第二天即召开党组扩大会,进行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要求将学习贯彻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认识把握李强书记讲话的重要意义和精神实质。抓紧拟定总体工作实施意见。要抓住历史机遇,站高望远,统一思想,积极作为,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商务区做好“排头兵、主力军、践行者”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和进博会,打造发展核心动力,在长三角地区中成为动力核和动力枢纽。确保在家门口举办的进博会越办越好,率先全面承接溢出带动效应,助力上海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要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新机遇,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只争朝夕,创造性地组织推进商务区的建设和发展。对标一流,精心谋划,合力提升商务区国际化功能。
全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
十年的开发建设,商务区核心区与各片区“一主多辅、相互配套、协同发展、产城融合”的格局初步形成。企业集聚、产业集聚、经济集聚不断加速。商务区注册法人已达三万多家,其中长三角企业占比达42%。入驻的各类总部级企业共有288家。基本形成“15分钟体育健身服务圈、医疗卫生服务圈、休闲娱乐圈、文化活动圈”。
着眼新的定位,商务区还将进一步全面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提升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能级。打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驱动枢纽,率先在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国家战略中形成功能,发挥效应。推动商务区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建设国际化的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加快形成“发展动力强劲、经贸功能突出、产城融合发展、环境生态文明、配套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国际一流中央商务区框架。着力推动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综合监管服务、服务业开放等方面的创新。加强与国际一流接轨,积极探索创新商务区国际化管理服务新机制,提升国际贸易服务能级。全面提升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水平。提升枢纽运营效率。推进枢纽综合管理一体化机制研究,持续推进枢纽管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形成高端进出口商品物流集散枢纽、信息交换数字贸易枢纽港和商务流、资金流集聚地。
勇当服务长三角一体化
发展国家战略的排头兵
虹桥商务区一直致力于服务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已与长三角17个主要城市广泛建立和深化全面合作,建设了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长三角电商中心、长三角会商旅文体示范区联动平台等一批功能性平台。
着眼更高要求,商务区还将进一步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的战略合作与发展联动,助推长三角共同市场的打造,为长三角企业对接全球经济体提供便捷可靠的窗口和渠道服务。发挥综合交通一体化优势和5G信息网络优势,积极开展长三角跨域5G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试验应用,发挥商务区示范引领作用。优化产业规划,全力打造高端化、专业化的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聚焦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培育创新经济,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持续加强对重点产业的引导和支持。促进产业联动、鼓励企业互动、支持人员走动。探索深化面向长三角的产业数据汇集、互联、共享和应用,逐步建立相关指数发布平台。在知识产权服务、商标注册、商事登记等方面,设立面向长三角的公共服务窗口。完善产业联动平台,探索产业联盟、产业基金等促进产业内部联动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举措,支持长三角企业服务中心作用发挥。建设长三角高端商务活动集聚区。
勇当持续办好中国
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力军
虹桥商务区全力做好进博会配套保障和功能辐射承接,做好进博会溢出效应的蓄水池和幅射源,圆满完成首届进博会区域配套保障任务。早计划、早启动第二届进博会新一轮“5十1”(推进配套项目建设完善交通组织保障,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优化会展配套服务,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和承接辐射进博会溢出效应)共77项任务的保障工作。持续推进进博会功能辐射承接主平台——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一期运营、二期建设,加快探索落实保税展示交易常态模式。
今年商务区将按更高标准持续提升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做好进博会综合服务保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口岸功能和贸易便利化。吸引更多高能级贸易投资主体在商务区集聚发展。提升国际经贸组织和行业协会学会入驻商务区的便利化程度。全面打造进博会功能辐射承接的主平台,依托商务区内的平台和企业,将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承接更到位,更务实,更全面。以“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企业主体”为原则,持续做优做强功能性平台。
勇当打造国际一流
营商环境的践行者
虹桥商务区做好“商”字大文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专项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及其配套文件体系,实现对全区域及其临空产业园区的全覆盖,企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重点商圈年销售额迅速上升,增幅在市级商圈连续数季排名第一。配租人才公寓体系初步形成,核心区约2千余套住宅已推向入驻企业。发放商务区和长三角地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211件。设立虹桥商务区公共服务事务中心,探索推进功能打造和营商环境的商务区特色。商务区“最低碳”“特智慧”“大交通”“优贸易”“全配套”“崇人文”的发展特色在商务区全面推广提升。
面对新的形势,商务区将进一步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货物贸易、技术贸易、数字贸易和服务进口贸易环境。营造国际元素丰富、有竞争力的绿色商务生态环境。增加国际元素的标识度。对标国际水准全面提升商务区绿化建设管养标准。推广核心区创建全国首个三星级绿色生态运行城区、上海市首批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打造国际化高端商圈,聚焦长三角服务、枢纽服务、会展服务,搭建消费新载体,打造成为引领高端消费市场的新地标。提升人才服务功能,打造虹桥国际人才港。推出一批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企业总部园区,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能力。优化提升区域综合交通,加快规划建设区域标志性道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虹桥城市运行综合指挥和“智慧”平台。
新时代,新机遇,新担当。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为实现新的目标,完成新的任务,管委会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做好规划优化,强化统筹协调,完善计划管理,提升城市整体环境。促进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大力提升城市区域精细化管理水平。巩固推广最低碳、特智慧,全联通等特色理念,落实虹桥统一的规划建设管理标准。二是推出一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创新试点。完善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复制推广先进区域政策成果。加快政策创新试点。三是优化体制机制,完善制度保障。强化对新的三项工作要求的支撑。充分发挥管委会大平台作用。完善保障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四是加强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新时代区域党建联建。进一步扩大党组织在商务区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区域党建联建向长三角城市扩展。
同时,管委会还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抓紧既定目标责任和计划的推进落实,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抓早抓紧抓落实。加强统筹协调和考核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工作目标圆满完成。
大虹桥动态
——5月1日,新虹桥医学园区能源中心35KV供配电智慧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5月9日起,位于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区域的迎宾五路正式更名为迎宾一路。迎宾五路路名注销,原迎宾一路已更名为虹桥路。
——5月10日,中南置地环沪区域公司正式入驻虹桥汇。
——5月14日,长三角读书会举办第4期读书分享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战略与规划研究室主任邓智团博士作“新时代的长三角城市发展逻辑”的主题分享。
——5月16日,招商证券正式入驻虹桥万科中心。
——5月17日,“2019欧洲进口商品展”在位于虹桥商务区青浦片区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开幕。
——5月17日,作为长三角会商旅文体联动平台系列活动,海上艺术家作品展在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举行。
——5月23日-26日,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用品博览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