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度还不到30厘米
记者经实地走访发现,朱女士所反映的路段位于西林北路口至人民北路口的新松江路,近400米长的人行道最大宽度不足2米,最窄处仅约1.5米。记者看到,人行道内侧绿植枝叶过于繁茂,有些已经伸展到了人行道上,路人经过的时候不得不侧过身来。
“这些树也该修剪一下了,路都不好走。”正路过此处的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这还不算什么,老城区部分人行道更难走,比如荣乐中路松江体育馆以东到谷阳北路路口的一段人行道,可以行走的宽度还不到30厘米,简直就像在过独木桥一样。”
仅容一人侧身通过
记者又来到张先生提及的地点,看到该路段人行道由西往东越来越窄,松江体育馆门前的人行道尚可供2至3人并排通行,但到了谷阳北路路口附近,只可供一人侧身而过了,有些地方被路灯杆占去部分空间后,只剩大约20厘米可供行走了。
然而,记者发现,路边一排店铺门口倒还有较大空间,但都已经被一些经营铝合金加工的商家占用,还有不少正在进行切割、焊接作业的,火花四溅。这导致部分行人宁愿选择更为“宽敞、安全”的非机动车道行走。不过,一旦走在非机动车道上,面对车来攘往,“危险系数”陡增。
应重新规划做调整
面对如此现状,附近居民自然是一肚子苦水。张先生就直言,设置人行道的初衷,本就是让老百姓走路的。“现在,人行道窄成这样,还怎么行走呢?”对此,市民们都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来实地查勘,尽快考虑重新规划、调整这部分人行道。别让行人在逼仄不堪的人行道上继续艰难前行。
通讯员 薛亮亮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