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区是一类典型的垃圾产生社区,尤其到毕业季,废旧书本、快递纸箱、过期报刊、旧塑料瓶等生活垃圾,数量可观。本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垃圾分类的重要讲话精神,也是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之前,对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次再学习、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促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国家、本市总体部署,加快建立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体系,提高全体师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意识,建立长效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宣传机制,逐步建立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的常态化、长效化,建设绿色、美丽校园。
目前,上海各高校均大力推动垃圾分类。有学校在校园内设置了垃圾分类示范点,有学校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办法,还有学校已在计划研究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这股“新时尚”之风不仅仅停留在校园内,更是已经刮到了校园之外,学生们走进社区,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垃圾分类。同时,高校垃圾分类一般都在走智能化之路,如华东师大正在试点宿舍配置“互联网+回收”智能回收垃圾桶;复旦大学已经在宿舍区设置10台智能垃圾箱。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六所高校志愿者社团代表被授予“上海高校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