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胡进庆印象
李建国
  李建国

  近日,媒体采访我关于已故著名美术电影导演胡进庆的往事,由此也打开了我封存的记忆……

  初识胡导,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我和几名年轻同事被安排到剪纸片车间工作。起先学习剪纸人物的剪刻画制作,后又参加动作设计岗位培训,再进入剪纸片创作部门。1983年,胡进庆导演筹拍水墨剪纸片《杜鹃借巢》,我有幸被招入麾下,与胡导同处一个工作室。那时,胡导早已名声在外,是当年美影厂在国内外获奖最多的导演之一。

  胡导人随和、没架子、言语幽默,我们的交流丝毫没有代沟,他是个充满智慧的艺术家。因为玉树临风,大家说他是美影厂的“赵丹”。胡导要我们做杂家,因为每次拍摄影片的主题都不同,所以知识面要广,没有用不上的技能。胡导喜欢听音乐、拉小提琴、练太极,还好摆弄奇石,赏花识草,养鸟养虫,他的所有爱好都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在工作室,胡导除了绘制分镜头台本和场景设计稿,还常摆弄试验一些突发奇想的制作工艺。经过多年研究,他发明了刮皮胶固定法和拉毛画技法,使中国水墨画搬上电影银幕有了关键性技术突破。

  胡进庆导演是攻坚克难的高手,工作时,他是个完全投入剧情沉浸于角色状态的人,他在给摄制组创作人员讲戏时,总会手舞足蹈地比划。我在参加《葫芦兄弟》摄制组时印象尤深。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时,电影厂还没有电脑特效设备,电影特效的闪光都是靠胶片的多次曝光达到的。《葫芦兄弟》中有场蛇精洞中戏,为了凸现妖气效果,场景里除了打上变幻莫测的五色彩光外,胡导竟然把敲碎的啤酒瓶底置放在聚光灯前,利用玻璃的折光效果,很好渲染烘托出迷离的妖境。他讲戏和拍摄现场的点拨、他的分镜头台本、镜头组接表述所用的技巧,都对我日后创作《中国主题剪影》作品有很大影响。

  “我以为灵感不光是科学家有、艺术家有,其实人人都有。只要对某个问题有所思考和努力的人,都会遇到‘灵感之神’的拜访。”胡进庆一直这样对我们说,也一直这样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专版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8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第二张脸
萨其马
夜晚的春游
胡进庆印象
打水漂
播种的蒲公英(摄影)
朱耷之癫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胡进庆印象 2019-06-21 2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