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替罪羔羊垫刀头
叶世荪
  文 / 叶世荪

  做替罪羊、代人受过,上海话叫做“垫刀头”。“伊拉几个侪逃脱,只好拿伊垫刀头”;意思是真正有责任的几个人都跑了,只好拿留下的那个顶罪。那么问题来了:其间的“刀头”究竟是什么呢?

  《上海掌故辞典》说:“刀头指刀下之物,即砧板上的肉。”这还不是一般的肉,是当做祭品用的整块熟猪肉。清代《遵义府志·风俗》讲敬财神的议程:“四官爷,财神也……祀之钱马香烛,酒一瓶,列四杯,肉一方,谓之刀头。”

  说起来,这个“刀头”在四川蜀方言里可以找到更多见证。1921年的《新修合川县志·风俗》:“肉一方曰刀头。”1931年的《灌县志·礼俗纪》:“刀头,还愿赛神之肉也。”清代刘省三话本小说集《跻春台》中有一篇叫《吃得亏》,里面孙公瞒祝草人“背时鬼”祸害王囚:“今日里我与你讲个相好,具美酒摆刀头与你犒劳。有王囚他家富多财多宝,你何不到那去过活终朝。”其中的“刀头”就是用来贿赂“背时鬼”的。

  清代杨学述有竹枝词云:“楚语吴音半错讹,各乡场市客人多;日中一集匆匆散,烧酒刀头马上驮。”说的是祭奠先祖的扫墓活动,其中“刀头”就是祭品。中国现代作家沙汀在小说《煎饼》中写道:“不要扯了,话说对了头,牛肉都做得刀头。”意思是只要言语到家、打动人心,什么事都好商量;即便是按例不作祭品的牛肉拿来当“刀头”也无妨。

  到了现在,四川中东部有些地区,在祭奠亡者的仪式上,还会将猪肉或熏制的腊肉放在瓷碗里,供奉在灵柩前;以前有些穷苦人家在祭祀时也会用豆腐代替猪肉,这些都叫做“刀头”。

  由此可见,上海话“垫刀头”确可理解为肉下的砧板,陪着刀头或者代替刀头挨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18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新西兰
   第A24版:葡萄牙/新民海外
闲话竹篮
自家动手做糟货
上海话里的“搭”字
小辰光摸螺蛳
沪谚熟语印
替罪羔羊垫刀头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A17替罪羔羊垫刀头 2019-07-28 2 2019年07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