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22日《财富》公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恒大、碧桂园、绿地、保利和万科5家中国房企榜上有名。一个月后的今天,除了恒大只公布了中期业绩预告,其余四家都已公布2019年中报。据第三方统计机构克而瑞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碧桂园权益和全口径销售金额均位居行业第一。
几家欢喜几家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2日,A股和H股已经有93家上市房企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业绩或者业绩预告,其中36家房企净利润出现下滑。
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房企中,港股上市的主要是太古地产、旭辉控股、九龙仓、华南城、朗诗绿色、花样年、中泛控股和力宝等企业;A股上市房企上半年净利润下滑的多为中小房企,如中交地产、中洲控股、深振业、万通地产、天津松江、合肥城建、花样年等企业。
相比之下,老牌大型房企或者头部企业由于项目储备丰富、融资成本低和品牌号召力强,不断有项目进入结转周期,公司整体业绩表现非常稳定。
2019年中报显示,报告期内,碧桂园收入、毛利润、净利润等核心指标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总收入约2020.1亿元,同比增长53.2%;毛利润同比增长56.9%至548.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1.3%至230.6亿元。
其他几家公布中报的世界500强房企,业绩表现也可圈可点——7月11日晚发布2019年半年度业绩快报的绿地控股,净利润同比增长46%;8月12日公布中期业绩的保利地产,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3.28%;8月20日晚间发布2019年中报的万科,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近三成。
提质控速 土储丰富
2019年上半年,在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控的背景下,碧桂园等头部房企以精准布局、产品结构优化、营销有效转换保障了业绩的稳定增长。而且,头部房企紧跟国家都市圈以及城市群政策的发展战略,积极调整布局区域,以热点一二线城市为主,有效保障了销售业绩的增长。
以碧桂园为例,已获取的可售资源中,75%位于五大城市群(长三角、广东省、环渤海、长江中游和川渝)。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碧桂园已获取权益可售资源3,467亿元,可售建筑面积约2,457万方。此外,碧桂园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还有潜在权益可售资源约5,519亿元,与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合计8,986亿元,发展空间巨大。
其他世界500强房企在土储方面也以一二线城市或城市群为主。从公布的2019年中报来看,绿地控股一二线城市新增货值比重超六成,新增土储中住宅建筑面积比重超七成;保利一二线城市拓展金额及面积占比分别为78%和60%,三四线城市主要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群周边布局;万科近90%新增项目位于一二线城市。
多元化布局 未来可期
近几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成为内地房企的奋斗目标。而多元化发展,成为不少头部房企的长远战略。
2019年初,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明确了碧桂园“三驾马车”新的业务架构:地产、机器人、农业。他表示这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碧桂园要成为一家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其实,早在2018年5月,碧桂园就宣布进军现代农业,成立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布局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研发服务、智慧种业、健康粮油等八大核心业务板块。整个产业链条涵盖前端研发、中端生产组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及终端销售(以凤凰优选社区门店为主体)。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以及都市圈时代的到来,房企与城市的融合度将持续加深,未来房企将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和策略,通过向房地产相关产业链的延伸进行城市融合,为今后更好的发展未雨绸缪。正如碧桂园在2019年中报中的一句话:“对人好,对社会好,公司才能走得远。”(王 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