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设置凸显法国“雄心”
作为今年法国的主场外交,G7峰会对法国总统马克龙可谓意义不小。深陷国内政经矛盾的他将峰会视作重振法国领导力和提升个人政治威望的重要舞台。在这种背景下,法国对峰会核心议题的设计无疑是具有野心的:马克龙将引导盟友围绕“打击不平等”现象展开讨论,涉及就业、性别、教育和医保等领域。此外,领导人也将就全球经济、打击恐怖主义、环境等问题进行磋商。
气候和贸易仍然是焦点。在法国看来,本次G7峰会的目标是在气候融资上达成共识,继续推进《巴黎协定》;在贸易方面,希望推动公平公正的贸易,彰显支持全球化的声音。但按照《华盛顿邮报》的说法,“这次年度聚会的主要目标,是不爆发家族成员矛盾。”为避免冲突,马克龙上周派出首席外交顾问赴华盛顿协调,并与特朗普通了电话。
即便如此,东道主“复兴欧洲”的雄心还是很可能遇上不小挑战,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实在是一个大大的不确定因素。一名G7国家的外交官表示,特朗普因丹麦拒绝出售格陵兰岛而取消访问一事更加让人觉得, G7峰会只要别出意外就行,因为“要想没有意外已经越来越难”。
内外交困分歧依旧鲜明
尽管东道主看起来信心满满,但法国将创造一个“有些苦涩的历史”:比亚里茨峰会或成为首个因无法达成足够共识而不发表联合公报的G7峰会。法国总统马克龙21日表示,此次峰会预计不会发表任何联合公报,“我知道与美国的分歧点。(所以发表联合公报)没有任何意义”。他还揶揄说:“没人读联合公报……人们读它也只是为了找分歧。”
法国看起来很现实的选择并非毫无缘由。去年在加拿大,一张六国领导人“围攻”特朗普的照片成为当年峰会最生动的注解,西方世界的裂痕第一次清晰地呈现在世界面前。而今年的法国峰会则可能更加糟糕,因为这一年来,原有分歧不仅没有弥合多少,新的问题还层出不穷。
在贸易和气候这两大热点问题上,西方七国的分歧依旧鲜明。在美欧关系层面,去年的“搅局者”、美国总统特朗普预计将再次面临“6+1”的“口水仗”,但他行前却表示自己的一大目标是宣传美国的经济优势,“要让别的国家更像美国”;而支持多边主义的其他国家包括欧盟,料将在G7峰会上重申自由贸易和应对气候变化等一贯主张。
在欧洲事务层面,眼看着英国无协议“脱欧”概率在不断上升,德法英仍然矛盾不断。“强硬脱欧派”英国新首相约翰逊在峰会前接连访问德法,遭到“挺欧派”、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白眼”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明确拒绝。但即便如此,德国和法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也有不同:德国由于对英出口数额巨大,对英国“脱欧”立场更灵活。此外,法国计划向全球互联网巨头征收数字服务税的提案,也料将在盟友中间引发新一轮矛盾。
今年各国都有自己的烦恼:英国深陷脱欧“泥潭”;意大利总理孔特因盟友矛盾宣布辞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试图挽救丑闻对自己的影响;德国经济出现负增长,默克尔顶着外界对其健康的疑虑,苦苦支撑……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法国将尝试与参会领导人就具体议题单独发表声明。
G7正在被G20取代?
作为上世纪70年代诞生于危机中的磋商机制,G7四十多年来一直扮演着协调主要西方大国间立场的角色。搁置争议、握手言欢也成为这场西方世界年度“全家福”活动的标配。但是近年来,在纷扰的立场和声音之外,G7峰会本身还不得不继续面对一个事实:G7机制的影响力日益下降。
一个重要表现是,G7峰会的舞台上展现更多的是分歧而不是团结。在观察家看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于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重新调整”加速了这种现象。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欧洲项目主任康利说,欧洲人仍在艰难地处理特朗普的非传统外交方式,并日益与美国剥离。他认为,“他们也愿意G7峰会变成G6+1,如果这是能实现他们利益的另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另外,美法两国对俄罗斯重返G8的考虑,其他几国似乎不太乐意。事实上,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更具代表性和包容性的G20。
法国人对本次G7峰会的宣传体现了这一现实的忧虑。在宣传资料上,法国提出全面改革G7的形式,宣称这将是“你们的G7”,这意味着法国试图将峰会的影响力从领导人的闭门会议中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这届峰会会因此而不同吗?至少目前,歧路太多恐难言欢。 首席记者 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