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缓缓地降落在乌鲁木齐机场,离天亮出游只剩几小时。清晨,葛导游手持话筒,面对车厢内昏昏欲睡的游客作景点介绍——
我们现在要去新疆阿勒泰褐里格库沙漠,它地处祖国版图的西北端。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线上,有一个中方哨所。守边员是在那里长年坚守着的一对夫妇,人称“夫妻哨所”。
夫妻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6团的边防民兵。哨所方圆百里唯独一家,他们靠种田自给自足。这里有国家的公路到尽头、人走到头、水流到头、电通到头之说。夏季,蚊虫肆虐,甚至把牲畜咬死;冬季,最低温度可达-42摄氏度。路上积雪厚到50厘米以上,夫妇俩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边防线上步行巡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们以哨所为家,在极端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负担起30多公里的沙漠戍边任务,相当于绕地球行走7圈半,磨破400多双胶鞋,穿破40多套迷彩服,创造了30多年来未发生一起违法边境政策事件和涉外事件的纪录。
哨所是在荒山野林的一间茅草屋,一应生活用品从简:取暖做饭自己生炉子;手机信号不稳定,几乎无法上网;连妻子有病丈夫也不能陪去就诊,否则这个岗位就要落空。他们住得不好,吃得不好,精神面貌却很好。
两口子在这里驻守几十年,未开放旅游之前,平时连一个人也见不到。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孤独,尽管如此,妻子非常理解丈夫的工作。
家里没有国旗,夫妇每天早上远远地看着邻国的旗子升起,羡慕极了。妻子想到一个办法:把嫁过来的红色被面,剪下一块与红旗面积相等的布,绣上五颗星,制成一面“五星红旗”。丈夫找了一截高而挺拔的桦树竿。从此,当太阳冉冉升起,两人唱着国歌举行升旗仪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主权。
导游介绍这个特殊景点时,车上的游客没有一个打瞌睡,他们都迫切地想去看这对平凡而伟大的夫妇。
我们来到中哈边界的“夫妻哨所”。今天,夫妇俩已经住上了红顶白墙的两层楼新房子,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房顶上迎风飘扬。夫妻俩骑着摩托车去边防线上巡逻了,我们没有见到他们。
小小哨所缺少热闹,但不缺少爱国热情。那对守卫边疆的夫妻,以坚韧奉献的品格,震撼着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