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校长王燕萍对当年的区域调整颇有感触。原卢湾区鼓励各校建立“创新实验室”,创出特色,新黄浦区成立后,这一做法被推广到全区。以北京东路小学所在的龙头块内,以“零起点”教育闻名的瞿溪路小学、学区化办学颇有经验的海华小学以及裘锦秋实验学校等三所原卢湾的小学加盟进来,带来了各自不同的办学心得。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最担心的莫过于薪资待遇和晋升通道是否会受到影响。记者了解到,黄浦、卢湾撤二建一时采取了班主任津贴、体育教师津贴、学科带头人津贴福利待遇“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并且在评优评级上采用“叠加”的方式,此举有效确保了教师的积极性。
虽然曾经面临挑战,但黄浦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普遍认为,撤二建一确实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区域变大了,给家长和学生的选择面广了,对推动区域内良性竞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校园特色建设大有裨益。当年向明中学必须直面大同、格致领衔的原黄浦“军团”的冲击。在向明中学校长芮仁杰看来,这确实给学校带来了压力,但他明显感到,竞争也促使教师团队爆发出活力,触动了学校以“创造教育”为特色再次发展。学校新建了“震旦书院”,建立10间专题教室,推出科学艺术、科技创新、文化素养教育等一系列研究型课程,并规定每名学生高中3年必须读30本书,理科则强调精炼习题,不打题海战,各科仅需完成老师精选的每年100题即可,其余时间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近两年,向明中学在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录取学生人数在全区各校数一数二。芮仁杰将此归功于区域内良性竞争的推动——对一所学校来说,应对这种竞争,靠的不是“生源大战”,而是做好、做强自己的特色。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