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德清新市的羊肉素享盛名,可惜一直没机会去亲临其境一饱口福。日前,新市的一位朋友,盛邀我去参加那里的“黄酒羊肉节”,方使我如愿以偿,有了品尝“一品酱羊肉”的机会。
今年的第18届“黄酒羊肉节”于丹桂飘香的季节举行。开幕式安排在名为“水乡阆园”的中心公园进行。待我们一行到达之时,开幕仪式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场正中搭着台,彩旗招展,灯笼高挂。身着彩装的表演者正展示着古朴优雅的乡俗文化。台前的广场上摆放着几十张圆台,团团围坐着的赏客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免费的黄酒羊肉,边聚精会神地沐浴在令人入迷的乡俗民风之中。最为引起我们外乡人浓郁兴趣的,当属“开羊锅”的仪式,一大锅酱红色上面滚满了红枣、葱花的大块羊肉,以及引人入胜的全羊展示,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经久不衰的乡俗文化的传承,完完全全浓缩进了这座古镇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古韵。
饱享了眼福之后,跟随称得上是新市“活词典”的老魏去乐享全羊宴了。
一个镇上有着50多家羊肉馆,可窥当地人对羊肉情有独钟的特殊嗜好之一斑。最负盛名的当数开创了“一品羊肉”品牌的酒家了。坐落在西河口水街的羊肉馆,夹杂在临河而建的一长排靠街楼当中。一走进临水的包间,凭窗而眺,古朴优雅的石库墙门、精美的砖雕民居、石砌的笔直堤岸、青檐飞翘的深宅老院,次第闪进了眼帘。坐在这个可以尽兴浏览水街古貌的地方,不仅可以饱享“一品羊肉”的口福,还可以美滋滋地品味一番历史久远水街浓浓的古韵,所以,羊宴尚未开始,人却已醉醺在其中了。
令人期待、急欲大开眼界的全羊主菜终于在一阵喜气的吆喊之中,由两只“彩蝶”用一副扎满了红绸的轿杠抬了进来;抬至桌边,立时使人满眼生辉:一只酱红色的连头带尾的全羊,横卧在搁置在木架上的特大盆子里,由一位身强力壮的男服务生搬上了桌子。顿时,香气扑鼻而来,色味诱人。几乎要流出馋水的大伙,尽管脖间的喉结滚动得厉害,但却是纷纷掏出了手机,竞相把这一道如同艺术品似的珍馔,永远地留存在值得回味的镜头中。
紧接着筷头像雨点了。一块羊肉入口,香味与鲜美瞬息间弥漫在舌齿间。真是名不虚传,嚼在嘴里给人一种“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的感觉。我在新疆吃过烤全羊,在内蒙古尝过手撕全羊,在苏州藏书也领略过全羊宴的风味,而眼前的全羊宴,倒是存有着一种不同凡响的味觉享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假如没有悠久的食羊文化的积淀,显然是不可能有如此醉人的独特风味在其中的。听了“活词典”得意洋洋地滔滔不绝,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一品酱羊肉的味道这么好,选用的都是无病健壮的二牙湖羊,配以红枣、冰糖、茴香、桂皮、胡椒等10多种辅料,经大火煮沸后改由文火焖煮三四个小时而成;也了解到了新市的嗜羊之好,起始于宋代,已有1200多年的古韵,那时就有了羊肉搭以当地已成为贡品的黄酒绝配。我思忖着:古时的独到吃法,肯定有着许多妙不可言之处。只有在古法烹饪的基础上,一个名叫张和松的师傅,才能于清同治年间推陈出新,拿出蜚声于江南的“一品当朝”的“张一品酱羊肉”,若配以黄酒助餐,其便有了如同“活词典”讲的那种具有着“男人补肾壮阳、女人健身美容”的诸多功效。一口口鲜美的羊肉,伴搭着一口口当地产的黄酒,使我情不自禁地品味到了新市羊肉中悠长的古韵文化。
历史悠久的“一吕酱羊肉”,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上海及多地开设了分号,并制成了罐装远销于港澳及东南亚各地。究其长盛不衰之原由,是它始终保留着原汁原味。古韵依旧,方使之有了“一品当朝”的美誉,方使之成为了新市的一张名副其实的闪亮名片。
沉浸在悠悠古韵之中,顿使我们感觉到吃在嘴里的酱羊肉更鲜美、黄酒的醇香更加浓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