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强厄尔尼诺事件终于来了。是的,我用了“终于”这个词。这是因为,在厄尔尼诺发生的这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跑气象条线的我不断被人问起:厄尔尼诺到底来了没来?厄尔尼诺到底是不是“史上最强”的?然而,这些问题我答不出来,我采访的那些气候学家在提问的当时也未必答得出来——厄尔尼诺被叫“厄尔尼诺”(西班牙语里的“小男孩”,又称“圣婴”),当真是再恰当不过,它不仅脾气像小孩一样反反复复、捉摸不透,作为一个长期的气候事件,它还像一个一直在发育的初生婴孩,可能会夭折,也可能会茁壮成长。
厄尔尼诺这个脾气有点“火爆”的“小男孩”,似乎从来都不干好事,就拿今年来说,已经引发过洪水、干旱、森林大火、饥荒等大大小小的灾害。最近,气候学家预测说,这次的厄尔尼诺,至少要“待”到明年春天!这听上去似乎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尤其是对那些对天气敏感的人来说。而这确实也是有科学数据的,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资料表明,上世纪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大约10万人患上了抑郁症,精神病的发病率上升了8%,交通事故也增加了5000次以上。
哎,我其实是很想用气候灾害,来给这个社会上的一些“怪状”找借口的。比如,这几天沈阳校园出现了暴力事件,有老师至少29次谩骂学生,并疑似打了耳光,而家长却怕影响孩子以后上学,不敢维权;又如,湖南宁乡4名青年就诊者殴打了值班医生。然而,很可惜,这似乎不该是厄尔尼诺的错,而是人的情绪也出现了“极强厄尔尼诺”。而这种“厄尔尼诺”似乎暂时还不会消亡,这一点不由让人担忧:成人社会情绪化的表达、疯狂的暴力沟通方式,都已令个人和社会持续不断地付出高昂代价。在这样的社会焦虑“气候”下,我们除了要完善法律的奖惩机制,是不是也要时刻关注下情绪“厄尔尼诺”,反省和警惕下是不是陷入了负面心理状态?
世间万事,自然没有百分百完美解决的方案,但我想,努力探求解决之道而非沉浸于暴躁忧郁,或许才能迎来一片晴朗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