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名初中生出走,牵动沪上多少人的心——所幸最终是喜剧,而非悲剧:孩子在西湖边被找到,平安无事。
此后,关于此事有两种主要论调:一种是高高在上的大惑不解,孩子,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另一种是貌似客观的故作聪明,这样的孩子,以后还怎么管教?
两种论调,我都不齿。
大惑不解的,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忘记了或不愿哪怕试图去体会孩子的感受。鲁迅写文章说,小孩子想去中央公园玩,爸爸不肯带去,就写下来,等到自己做爸爸的时候,看到孩子吵着要去中央公园,看看自己以前的文字,就理解了,就带他去了。一样的。孩子的痛苦感受,如果只是站在大人角度,是无法理解的。就像那些被单独留在高楼房间里的孩子,最终不幸地从窗口坠落。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孩子被留在那里感受到了怎样的恐惧,以至于慌不择路,大人们真的都想过么,理解么?
怎么管教的,是还没意识到,之所以让孩子如此痛苦,正是大人自以为是的“管教”出了问题。法国哲学家卢梭写教育儿童的著作,说大自然给予的本来都是好的,都是人不正当的做法才教坏了孩子。或许说得绝对,但天真无邪的孩子被逐渐“有邪”,大人的确力有与焉。孩子的健康快乐,应该是教育的根本和出发点,但多少做法都在两个极端间跳跃:要么是无限纵容孩子,要么是无限规范孩子,都是为了大人的方便或者意愿,却少有真正站在孩子的出发点行事的。
其实,反思下,大人们在面对世事时,并不见得高明到哪里去。极端的,明明锦衣玉食却受着身体、精神的各种折磨,甚至要一死了之的,时有耳闻;普通的,为了饥不能食、渴不能饮的虚荣、虚名而烦恼,难以解脱的,大有人在。管不好自己的大人,真的能管教好孩子么?还是,只不过按着自己的心思,为着自己的计算,把孩子拗来拗去,了不起塑造成又一个自己,等而下之的,还不如自己——当然,都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
然而,孩子,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