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6年11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真的是为孩子好?
吴 强
  吴 强

  上周一名初中生出走,牵动沪上多少人的心——所幸最终是喜剧,而非悲剧:孩子在西湖边被找到,平安无事。

  此后,关于此事有两种主要论调:一种是高高在上的大惑不解,孩子,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另一种是貌似客观的故作聪明,这样的孩子,以后还怎么管教?

  两种论调,我都不齿。

  大惑不解的,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忘记了或不愿哪怕试图去体会孩子的感受。鲁迅写文章说,小孩子想去中央公园玩,爸爸不肯带去,就写下来,等到自己做爸爸的时候,看到孩子吵着要去中央公园,看看自己以前的文字,就理解了,就带他去了。一样的。孩子的痛苦感受,如果只是站在大人角度,是无法理解的。就像那些被单独留在高楼房间里的孩子,最终不幸地从窗口坠落。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孩子被留在那里感受到了怎样的恐惧,以至于慌不择路,大人们真的都想过么,理解么?

  怎么管教的,是还没意识到,之所以让孩子如此痛苦,正是大人自以为是的“管教”出了问题。法国哲学家卢梭写教育儿童的著作,说大自然给予的本来都是好的,都是人不正当的做法才教坏了孩子。或许说得绝对,但天真无邪的孩子被逐渐“有邪”,大人的确力有与焉。孩子的健康快乐,应该是教育的根本和出发点,但多少做法都在两个极端间跳跃:要么是无限纵容孩子,要么是无限规范孩子,都是为了大人的方便或者意愿,却少有真正站在孩子的出发点行事的。

  其实,反思下,大人们在面对世事时,并不见得高明到哪里去。极端的,明明锦衣玉食却受着身体、精神的各种折磨,甚至要一死了之的,时有耳闻;普通的,为了饥不能食、渴不能饮的虚荣、虚名而烦恼,难以解脱的,大有人在。管不好自己的大人,真的能管教好孩子么?还是,只不过按着自己的心思,为着自己的计算,把孩子拗来拗去,了不起塑造成又一个自己,等而下之的,还不如自己——当然,都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

  然而,孩子,都是好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社会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上海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会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B08版:广告
“罚看远光灯”执法无据
真的是为孩子好?
不必过度吹捧“平常之善”
家长的焦虑
“包”罗万象
普查最怕“钉子户”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真的是为孩子好? 2016-11-03 2 2016年11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