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店”不是同一老板
美容店的老板跑了,卡里的钱怎么办?日前,家住徐汇区的市民马女士发现常去的澜漾科技美容瘦身中心人去楼空,预付卡里的1000多元没了着落。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大众点评网上寻找连锁店,因为在办理预付卡前,美容师就曾表示,预付卡可在多家分店通用。致电过去却得到了坏消息,浦东店、宝山店和五角场店都否认和“跑路”的徐汇店有关。
“三家店的工作人员都说,他们和徐汇店不是一个老板,只是合用一个品牌,各自的老板和营业执照都不一样的。”马女士告诉记者,2014年底她在大众点评上团购了澜漾的护理套餐,体验不错再加上全市都有其连锁店,才放心购买了预付卡,其间还几次续费,却没注意到收款方从“上海澜漾科技护肤”变成了“上海辰诺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听说徐汇店跑路了,刚开始我还庆幸另外几家连锁店都开着,没想到他们只承认过去有合作,却没有经济往来。”另一位卡内还剩余2500元左右的刘小姐则告诉记者,同样挂着“澜漾”品牌的浦东店、宝山店和五角场店均表示,如要转卡必须再支付卡内金额的30%给他们。
更让人奇怪的是,最终“接盘”的是一家听上去和澜漾毫无关系的美容院。马女士和刘小姐都向消保委投诉后,静安工商介入调查并发现,位于静安区的“韩医生美容中心”和澜漾徐汇店有股权关系,双方负责人是合伙人,因此由“韩医生”接手受害消费者。
线上平台引流应担责
尽管损失已经挽回,但马女士等受害消费者都提出质疑,名字相同的美容店最终证明不是连锁店,这是巧合还是故意?作为平台的大众点评网、美团网是否应负起监管责任?能否在网站上亮出商家的营业执照?
“我们都是在大众点评网、美团网上搜索附近的美容院,线上团购后,才会去这家美容店的,可以说线上平台起到了引流作用。”刘小姐告诉记者,发现澜漾徐汇店关门后,她也曾致电大众点评网,却被告知因为她的预付卡不是通过美团点评渠道支付的,所以不会负责。“但其实线下消费也依托网站上的信息,就是因为买了团购,也查询到有多家连锁店,我才愿意花钱买卡的。”
昨天下午,记者在大众点评网、美团网上看到,“澜漾美容瘦身中心”的团购依旧进行中,通知栏里特别提到“分店暂停接待”:“徐汇店现已不再参与本次团购,您可持券至其他分店消费。”而在此前,这四家店都是一同组织团购的。
店家营业执照应公开
为了搞清楚四家店是否连锁,马女士向大众点评网、美团网提出,希望可以看到涉事店家的法人信息和营业执照,但大众点评网的客服表示,只能调取涉事单店的信息,根据公司规定,其他店家的信息不能公开。但是营业执照本就应该张贴在店内,为何网站不能在线上公示各个店家的营业执照,并依此严加审核?
事实上,《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早就做出规定,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对通过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及其发布的商品和服务信息建立检查监控制度,发现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的,应当向平台经营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必要时可以停止对其提供第三方交易平台服务。
本报记者 张钰芸
欢迎读者扫描右上角二维码下载新民邻声APP,进入话题板块对本文进行评论互动,并阅读新民邻声其他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