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鲱鱼”露出獠牙
20世纪初,潜艇还是很粗糙的武器,行家说它是微不足道的“红色鲱鱼”,仅适合近岸防御,对打赢海战没啥用。奥匈帝国海军就十分轻视潜艇,1914年一战爆发时,帝国海军(SM)仅有七艘潜艇。不过,随着战事扩大,潜艇的威力开始引起奥匈帝国海军高层的关注,这一切要归功于年轻的特拉普上尉。
特拉普出生在海军世家,父亲奥古斯都因拯救过一艘遭遇风暴的军舰,被皇帝弗兰兹·约瑟夫(即茜茜公主的丈夫)授予骑士称号。1894年,14岁的特拉普子承父业,考入海军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装甲巡洋舰“特雷萨女皇兼女王”号上。
尽管在水面舰队服役的前景一片光明,但特拉普醉心于潜艇。1908年晋升海军上尉后,他自愿前往新成立的潜艇部队,成为U-6艇艇长。6年后,一战爆发,此时奥匈帝国只有4艘潜艇能立即参战,其中性能最好的是U-5艇,它的排水量仅273吨,艇艏装有两个17.7英寸(45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备雷四枚。1914年11月,U-5艇在意大利斯蒂洛角攻击法国战列舰未果。一个月后,奥军为U-5艇加装一门甲板速射炮和一部电台。
1915年4月,骁勇的特拉普调任U-5艇艇长,奥匈帝国的“红色鲱鱼”终于等到露出獠牙的机会。
“甘必大”意外中招
一战爆发后,按照协约国部署,法国海军将一支巡洋舰分队部署在马耳他,目的是将奥匈军舰封锁在亚得里亚海。特拉普来到U-5艇后,首要任务就是突破法军封锁线。
1915年4月26日夜,以法国政治家甘必大命名的装甲巡洋舰在亚得里亚海南部巡逻,鉴于之前奥军消极避战,法国水兵无形中失去警惕性,“甘必大”号只以7节航速在海上“散步”。法国人哪里知道,危险正从海底向他们逼近。
在亚得里亚海深处,U-5艇正在黑暗和冰冷中巡弋,特拉普日后回忆:“严格来说,U-5艇不适合人类工作,狭窄的艇内空间令空气异常混浊,原始的潜望镜不能进行伸缩,只能通过艇身上下浮动来调节观察。”尽管如此,特拉普通过颠簸的潜望镜头,还是死死抓住“甘必大”号侧影,低声命令鱼雷手做好准备,随后又对着潜望镜看了看500码(约450米)外的“猎物”:
“发射!”
随着特拉普的吼声,两枚鱼雷冲出发射管,距离是如此之近,目标又是长约150米、排水量超过1.2万吨的巡洋舰,想打不中都难。结果,一枚鱼雷击中“甘必大”号的电机舱,另一枚击中后锅炉舱,汹涌而入的海水让法舰迅速倾覆,10分钟后沉入青黑色的波涛中。
“甘必大”号是奥匈帝国击沉的第一艘协约国主力战舰,消息传到首都维也纳后,举国欢呼,特拉普一下子成了民族英雄。
打断“奥特朗托链条”
“甘必大”号沉没后,协约国进一步加强对亚得里亚海出口——奥特朗托海峡的封锁,与法国并肩作战的意大利将刚服役的“海仙女”号潜艇秘密调到海峡中央的佩拉戈萨岛,同其他协约国军舰及拖网渔船配合,构成一条名为“奥特朗托链条”的封锁线,试图将奥军困死。
为突破封锁,奥军曾组织水面舰艇去攻打佩拉戈萨岛,但因法国、意大利舰艇以及岛上守军的抵抗而铩羽而归。1915年8月初,奥军接到侦察机报告,大概了解佩拉戈萨岛上的防御部署及“海仙女”号潜艇的活动规律,遂将风头正健的特拉普及其指挥的U-5艇调来,准备先打掉“海仙女”号,再攻佩拉戈萨岛。
8月5日晨,特拉普指挥U-5艇潜入佩拉戈萨岛水域,并通过潜望镜发现“海仙女”号正被缆绳系留在该岛海岸线上。艺高人胆大的特拉普决定跟意大利人来个“决斗”,遂命令U-5艇急速浮出水面。“海仙女”号被破水而出的不明潜艇吓了一跳,意大利艇长一边招呼水兵砍断缆绳,一边指挥潜艇机动,并向U-5艇发射鱼雷,随后命令潜艇紧急下潜。特拉普指挥U-5艇躲开意军鱼雷,命令己方的甲板炮和鱼雷同时向“海仙女”号发起攻击。在劈头盖脸的打击下,意军乱作一团,最终“海仙女”号在下潜过程中被鱼雷击中,所有水兵随艇沉入海底。
“海仙女”号的沉没,意味着协约国封锁链条的断裂。奥军趁机于8月16日和17日出动两艘侦察巡洋舰以及驱逐舰、雷击舰各四艘,掩护登陆部队夺回了佩拉戈萨岛。
敌为我用,创造“奇迹”
尽管U-5艇在特拉普指挥下大出风头,但奥匈帝国仍无法拿出足够资金建造新潜艇。一战爆发后,奥军只能靠几艘续航力约800海里的小潜艇支撑门面。在这样的尴尬局面下,敌人意外地成了奥匈海军的“运输大队长”。
1914年12月19日,法国雾月级潜艇“居里”号来到亚得里亚海,企图夜袭奥匈海军基地波拉港。20日,“居里”号来到波拉港外,艇长仔细研究后,决定从一条可躲开水雷和防潜网的水下航线,在水下65英尺(20米)处潜入波拉港。倒霉的是,“居里”号只突破了外层反潜网,却被内层反潜网死死缠住脱身不得。在水下挣扎了五个小时后,寸步难行的“居里”号不得不浮出水面透透空气,结果被奥军巡逻舰抓个正着,一顿乱炮将其击沉在30米深的海水中,法军3人死亡,23人被俘。
对于物资短缺的奥军而言,被打沉在自家门口的“居里”号无疑成了宝贝,立即展开打捞工作。一直忙活到次年2月2日,“居里”号潜艇被打捞出水,经检查伤得不重,经过四个多月的修理后,恢复了航行与作战能力。奥军跳过不吉利的数字“13”,将这艘法军“送”来的潜艇命名为U-14。与自家潜艇普遍“个小腿短”相比,这艘法国潜艇简直让奥军有了“中头彩”的感觉,其尺寸不仅比奥军原有潜艇大出一倍,还能以5节航速行驶6500海里,若配上一位出色的艇长,完全能成为令敌人胆寒的“超级杀手”。
1915年10月,特拉普被调至U-14艇,但可惜的是,他在头几个月里没什么出彩表现,倒是在1916年2月初遭到英国海军巡洋舰的攻击,草草逃回基地。在维修厂里呆了整整一年后,U-14艇终于在1917年4月28日取得首个战果,击沉排水量5300多吨的英国油轮“柚木”号,随后U-14艇“一发不可收拾”,击沉数字直线上升,到8月时更是迎来“井喷”,于23、24、26、28和29日各击沉一艘协约国船只,取得了奇迹般的战绩。U-14艇因此成为奥匈帝国潜艇部队的王牌之一,特拉普上尉也因功晋升为海军少校,调任科托尔潜艇基地司令。
到一战结束时,特拉普共指挥潜艇出击19次,击沉协约国舰船超过4.5万吨。不过随着大战结束和奥匈帝国解体,帝国主体奥地利失去所有海岸线,海军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特拉普不得不离开心爱的潜艇,在故乡萨尔茨堡养育自己的七个孩子,继而在音乐领域创造了“另一段传奇”。 于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