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群众获得感
“互联网+智慧医疗”凝聚了信息化技术与医药科学的新成果,正在成为创新驱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先导力量。
在舟山,“舟山群岛网络医院”已累计为海岛居民提供各类远程医疗服务共30万余人次,为患者节省支出2920万元;在杭州,得益于整体就医流程的改造,市民卡诊间结算、分时段预约诊疗、24小时自助挂号等系列智慧医疗服务能为每位患者平均节约1小时就诊时间。
同时,浙江还致力完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打通了一条预约就医的“主干道”。据统计,在该平台上,全省300家医疗机构,已为833万人排解“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截至今年10月,这一平台预约总量3653万人次、预约成功量2608万人次,成功率达71.30%。
诊疗网络全覆盖
以乌镇为起点,在建设“健康浙江”的新征程上,“互联网+”正在加速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已运营2年的乌镇互联网医院,就致力于打造“无边界、无围墙”的智慧医院。这里没有医生和病人,所有的诊疗都在网上完成。只需一根网线,就能连接1900多家重点医院、22万名医学专家,为所有大医院开辟“云诊室”,也为万千浙江百姓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
前不久,乌镇互联网医院又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连接全国2400多家医院,累计接诊量达768万人次。这里正逐渐成为连接全国、服务家庭的智慧医疗平台。
全民健康新跨越
两年前,全国首家“云医院”落户宁波,至今宁波全市“云医生”的数量达到3193人,让患者全程体验互联网健康管理新模式;今年9月,桐乡实施社区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真正实现了医生与居民线上线下的无纸化对接……
如今,像这样的“一键问诊”正在浙江各地逐渐普及,全省81个市(区、县)建立了区域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目前,省级平台率先实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已联通16家省级医院,全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
可见“互联网+”,正联动着全省各级医疗资源,这不仅为“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推进铺设出一条“快速路”,也让“互联网+分级诊疗”不断完善。
浙江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健康医疗”的创新模式,将有利于优化服务流程,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也有利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为浙江省全面深化医改,落实“健康浙江”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