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投靠外敌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2012年被迫下台的萨利赫拥有一批铁杆支持者,他们在后续长达五年多的时间里都与胡塞民兵并肩作战,共同反对海湾阿拉伯国家和美国支持的也门总统哈迪,以及沙特领导的阿拉伯联军。
2014年,胡塞-萨利赫联军占领也门首都萨那。按照约定,胡塞民兵驻守北城,萨利赫部队呆在南城。尽管双方看起来“井水不犯河水”,但胡塞集团对萨利赫很不放心。“火炮和机枪都隐隐对准萨利赫家族居住的宅院,另外还在萨利赫及其亲信身边派出大量眼线。”知情者如是说。双方的关系在今年11月下旬破裂,经过11月27日和28日的短暂发酵后,双方分歧迅速升级为武装冲突。挪威难民委员会驻也门高级顾问米根说,“我能听到屋外炮弹呼啸而过的声音,还能听到炸弹爆炸、机枪扫射以及平民的哭声。我知道,没人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称,萨利赫与胡塞撕破脸皮的主要原因,是他找到了新靠山——沙特。双方于11月29日在首都萨那最大的清真寺附近爆发激战,战斗很快扩散到市内其他地区。就在冲突爆发前几小时,沙特通过媒体宣布支持萨利赫,同时命令阿拉伯联军战机空袭胡塞武装阵地。此举坚定了胡塞武装“铲除内患”的决心。胡塞武装战士甚至将俄制T-80BV坦克开上萨那街头,碾碎萨利赫部队简陋的防线,最终逼使萨利赫及其家人出逃,结果在半路上被截杀。
没被炮弹炸死
至少在1978年以前,在也门当国家元首都是一份高风险的职业。1962年建国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北也门)就连续发生多起政变,两名元首被杀,三名元首被赶下台;1967年建国的也门人民共和国(南也门)也不消停,前后两名元首被杀,两名被废黜。
军区司令出身的萨利赫改变了这一切。从1978年担任北也门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后,萨利赫就再没让也门总统换过人(1990年南北也门统一后还是他担任国家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成为也门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被外界称为“中东常青树”。萨利赫曾用“在蛇头上跳舞”来形容统治也门的感受,意指“常青树”称号得来不易。为确保总统宝座不受威胁,他把萨利赫家族的许多成员安排在重要位置上:比如长子艾哈迈德是共和国卫队司令;弟弟穆罕默德·萨利赫·艾哈迈尔是空军司令;三个侄子分别是负责国家安全的副指挥官、中央安全部队兼反恐机构指挥官、总统卫队指挥官。萨利赫家族还控制了武器、石油、航空、建筑等国家重要经济机构。整个也门被他打造成一个密不透风的“萨利赫城堡”。
然而,多年的高失业率、不景气的经济状况以及严重的政治腐败,最终动摇了“萨利赫城堡”的根基。2011年初,也门爆发骚乱并很快演变成内战,萨利赫理所当然地成为反对派欲除之而后快的目标。
不过这个目标却出乎意料地“福大命大造化大”。2011年6月3日,总统府清真寺突然落入两发迫击炮弹,正在里面礼拜的政府高官顿时死伤枕藉。反对派欣喜若狂地宣布,萨利赫已被炸死。没想到,萨利赫当天晚上出来发声,称自己只是“受了轻伤,但身体还不错”。但事后传出的消息是,萨利赫伤势相当严重,脸部、颈部、背部和手臂等处均被烧伤,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的一所军医院里接受了两次手术。沙特医生透露,萨利赫身体至少40%被烧伤,说他面目全非毫不为过。另外,他的肺还受到重创,功能严重衰竭。
沙特或将得利
逃过一劫的萨利赫似乎透支了好运,正是在利雅得治疗期间,他被迫接受沙特的方案,向副总统哈迪交权。但这一方案是要萨利赫及其亲信集团“裸退”,并剥夺其在也门未来政治进程中的席位,这下子把他们逼到墙角,并最终推到胡塞武装一边。
分析指出,在胡塞武装、萨利赫势力和哈迪领导的也门政府三方缠斗背后,是地区大国沙特和伊朗的博弈。沙特支持哈迪政府,伊朗支持胡塞武装,而萨利赫则为了重返政坛而在两者间寻找机会。但萨利赫4日被胡塞武装杀害,这让也门局势再添变数。
也门当地记者拉德万·法里说:“萨利赫倒戈太晚,胡塞已经足够强大,并掌握了国家大部分武装和资源。双方间的战争短期内难以结束。”英国《每日电讯报》分析认为,萨利赫的“遗产很显然会被沙特继承”。进而,沙特或将接手萨利赫的势力,再联合哈迪领导的也门政府,共同对付胡塞武装。
英国广播公司分析称,“胡塞武装一向被视为伊朗在也门的‘代理人’,伊朗人不会坐视其被消灭,未来或许会加大介入也门局势的力度”,而这也将引起美俄的关注。“很有可能的是,萨利赫的死亡就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系列大国连锁效应将在也门出现。” 本报记者 吴健 撰稿人 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