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一流看齐
近年来,学校发展迅速。在专业办学上,我国第一个以中国音乐的创作、研究、推广为其宗旨目标的高等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成立,国内第一个民族乐队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民族乐队学院成立,“上音-英皇联合学院”和“上音-伯克利现代音乐院”两个国际合作办学机构相继成立。在学科建设上,坐拥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三个一级学科点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及“音乐与舞蹈学”与“艺术学理论”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专业音乐学院。2015年,上音通过上海市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分批启动新型学科专业(课程)团队建设。在学术研究上,探索发展、笔耕不辍,先后成立“上海市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上海市高校社科研究基地——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另获国家级、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课题立项,成果产出量高质优。在艺术实践上,强调“走出校园”、兼合“服务社会”,积极参与城市文化建设。在规划建设上,上音歌剧院项目正在进行时,零陵路校区新建学生公寓业已交付使用……
2017年9月,上音“音乐与舞蹈学”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音乐学院提供了新的时代契机。适逢九十华诞,入选“双一流”既为大礼,亦为推力——再过十年,不知期颐之庆的上音,又将带给世人何等的惊喜?“书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谚云行百里者,其半九十。当此海晏河清之世,伟大复兴之际,有国家厚爱,人民重托,须趁东风便,启万里航,我上音人,敢不奋勉?”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为校庆纪念画册所作序言,道尽全体上音人的共同心声:今朝,扬帆破浪;惟愿,不辱使命。
热忱、专注、深刻的上音精神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上音的历史责任感、上音精神的实质,林在勇院长胸中别有洞天:“我学过中文、历史、哲学,涉足了一些大文化研究的领域,觉得对自己今天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我们要突破思维桎梏,追求一种‘通’。比如,缺乏情怀、历史深度、哲学思考的音乐,或许有其存在的理由,但绝不能代表音乐的最高峰。为什么说创办上音非常了不起,此事的精神实质是什么?首先,是蔡、萧二公在风起云涌、救亡图存,经历过五四运动、呼唤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引进世界优秀文化,加以吸收,让国人的心智与情感更加充沛。他们并未‘跪倒’在西方面前、照搬照抄西方模式,试图彻底颠覆国人的文化认知、审美趣味;他们想用西洋的音乐语言,阐释好中国的精神。所以,学校开宗明义,实际上一直在挖掘、弘扬民族的、东方的音乐文化。我最佩服的,是建院之初,我们就把易韦斋先生、龙榆生先生这样的国文大家、诗词大家请来——国学的素养是成才的基石,学校五育并举,这也是上音的根。第二,学校培养的首批学生,成长于抗战救国时期,他们用音乐为民族解放作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在贺老的带领下欣欣向荣,把蓬勃茁壮、持续发展的格局奠定下来;即便经历浩劫,上音人一样扎扎实实,全心全意把音乐工作做好;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取得了新的业绩,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勿为乱花迷眼,勿要脱离人民,勿念贪名争利。第三,高等教育办久了,就跟一个人一样,年齿渐长,固然积累经验,难免为其所困,这是财富,也是锁套。我们应该坚持解放思想,关心本质性的问题,别被过多枝节性的东西牵绊。学校专业学科的设置,将来要走的路,得多倾听时代的声音、社会的声音、艺术的声音。”
雅乐清音,流芳百世
原上音常务副院长徐孟东教授,则对上音“热忱、专注、深刻”的精神最感同身受。“上世纪80年代我到上音学习,有幸接触了当时中国最杰出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比如管弦乐配器是杨立青老师,复调是陈铭志和林华老师,作曲是金复载老师等等。那会儿,所有人钻研的劲头都很足,记得南楼202(作曲系会议室)的专家讲座,每次都是人满为患。因为改革开放也才不久,虽已传入一些西方近现代的作曲技法,以及各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等,但相关专业资料仍然匮乏,拿我自己举例子吧,为了练习写弦乐四重奏,借了不少谱子,花大量时间认真抄录前人经典,边抄边学,经常浸泡在图书馆、阅览室‘不能自拔’,每有所悟,就高兴不已。一次,赵晓生老师从我身边经过,凑近一看,立刻就说出我正在研究的一个谱子是巴托克第几四重奏的第几乐章,让我非常佩服。后来,上音的老师们都对我比较认可,觉得我学得晚,可是综合能力不错。1990年代,他们动员我来考博士,取得博士学位后,我就留校任教了。”
徐孟东深情追忆,能在上音求学、教学,“非常幸运,感谢母校”。上音人从不间断学习、全身心投入音乐的矢志不渝,“我受益终生”。他表示,和老师们相比,往往有望洋兴叹之感——比如金复载老师年过七旬,仍有新作面世,生命不止,创造不息。“蔡元培先生1927年11月在上海建国立音乐院,1928年4月到杭州建国立艺术院,为中国确立和构建了艺术教育的基本框架,而在‘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这个重要的历史使命上,上音践行了承诺,我们甚至可以说,上音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缩影。发展至今,上音还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作贡献。”
雅乐清音,流芳百世。一所音乐学院的国家使命,是恒久,是仁爱;是弘毅,是典雅;是不浮夸,是不张狂;是兼容并包的自信,是向往真理与卓越的诚意;是专业、学术上的坚贞,是不断创造、不断探索、不断期盼的永无止息。
浪花飞溅,喷雨嘘云,在国家民族崛起的伟大复兴之路上,上海音乐学院,也定将奏响世界最强音。
摘自《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