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话题/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从中国拳王到话题之王~~~
从中国拳王到话题之王~~~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中国拳王到话题之王
邹市明“变身”背后的故事
陆玮鑫
■ 邹市明玩跨界,教台球高手奥沙利文打拳击 本版图片视觉中国
■ 邹市明不敌木村翔后流下了眼泪
  明星与一般人不同点在于,他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有关两届奥运冠军邹市明向WBO(世界拳击组织)申诉今年夏天自己与木村翔的那场金腰带卫冕战受到了外界的干扰,因而要求重赛,但被对方驳回的消息引发一片热议,中国拳王为此发布声明称“有人不希望自己获胜”。对于这样的说法,持有不同观点的网友们在各个平台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事件的热度一时无二。其实回顾过去的这些年便不难发现,每当这位为中国赢得过无数荣誉的拳手出现任何风吹草动时,总能够激起一阵不小的涟漪。显然,邹市明这个曾经令无数国人为之热血沸腾的拳王,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历从中国拳王到话题之王的转变。

  放眼整个中国体坛,邹市明的经历几乎可以和传奇画上等号。他出身贫苦,却凭借对拳击的一腔热情一步步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从称霸全国到登顶亚洲直至两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2008年北京和2012年伦敦),他在专业队时期获得的荣誉确保他名利双收。然而他却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在32岁的年纪,邹市明选择转战更加残酷的职业赛场,并一路从“拳坛菜鸟”打成了世界拳王,当他在拉斯维加斯(2016年11月击败泰国拳手坤比七)高举金腰带的那一刻,这位执着的追梦人终于攀上了职业生涯的顶峰。然而这一个看起来已经迎来圆满大结局的故事,却从这里开始,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转折……

  胜负间的落差

  2017年7月28日,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一万多名观众眼睁睁看着这位拳坛英雄被对手木村翔击倒在地无奈认负。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位已经36岁的拳王赛后一边流下男儿泪,一边坚定地说着“我还会回来”的场景。

  或许会有不少人认为,即便是在主场失去了拳王金腰带,也不至于出现如此情绪崩溃的场景,只要下次再赢回来便可。但细想之下就不难明白,作为职业拳手的邹市明,内心有着极强的求胜欲,他是绝对不愿意接受失败的。而胜与败带给他的心理落差,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据一位之前与邹市明合作的人士透露,每次到了备战期,这位两届奥运冠军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没有了往日的轻松笑容,一心只扑在训练馆里。“我陪着不少拳手到国外训练过,和邹市明合作是最轻松的,因为你不用去提醒他,他自己会按时按量完成所有的项目;但跟他合作也是最累的,他的目标永远只有胜利,这会给身边人带来不小的压迫感,一旦没有达到要求,他就会一直不停地练下去。”

  对于胜利如此的“执着”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激发出身体内所有的潜能,帮助你实现目标,但也会让人背上极大的心理负担,一旦这样的竭尽全力最终没能换来理想的结果,那么对于身体和心理的打击往往会比想象中来得更重,甚至会一直萦绕在选手的心头,久久难以释怀。一旦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那么对胜利的“执着”就会演变成一种无形的“心魔”,让人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寻找取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来,邹市明发布的那份声明,也就显得情有可原了。

  秀场中的迷茫

  对于像邹市明这样家喻户晓的运动明星而言,各类活动和综艺节目的邀约自然是少不了的,这恰好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中国拳王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自成名之后,邹市明在各种渠道上都一直为拳击运动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而不遗余力。他担任过国内拳赛的联合推广人,甚至自己出资开办拳馆,这些都为更多人提供了实现拳击梦想的机会。但在成全他人的同时,他自己却不知不觉在各类活动和节目的“轮番轰炸”中陷入了迷茫。

  这些年,每当提到邹市明的名字时,有越来越多的人会脱口而出“啊,我知道,他就是综艺节目里的那个谁爸爸。”这样的情况意味着什么呢?邹市明通过综艺节目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同时也的确让更多人通过他了解了拳击运动。然而,邹市明或许并没有察觉到,当他身上“综艺化”的标签变得越来越浓重时,就不免让人对于有些事情浮想联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任何情况下,做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

  邹市明曾说过,“我相信大家有很多迷茫的时候,不要怕,我也有,但是你去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而且你既然选择了那就是对的,跟结果没关系。”希望即便如今在拳台和秀场两头都有些进退两难时,邹市明还能如他当年所言一般,做出明智而正确的选择。

  瓶颈期的困惑

  邹市明这些年来的变化所折射出的,其实是中国体坛在“造星模式”上所遇到的瓶颈。在过去几年里,不少在运动场上成绩彪炳的运动员却往往会因为一系列在赛场外所引发的问题而遭到非议,从游泳世界冠军孙杨到羽毛球天王林丹,再到这次成为旋涡中心的邹市明都是如此。这样的现象至少说明一点,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的中国体育产业,似乎还没有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造星模式”。

  以邹市明为例,尽管拳击在中国属于小众运动,但两枚奥运金牌和一条世界职业拳王金腰带的成绩单已经足够让他进入“体育偶像”的行列。然而,自从他2013年转战职业拳坛以来,围绕着这位中国拳击名将的争议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如果说“打法过于功利”、“战胜的对手不够有说服力”还属于竞技范畴,那么诸如“私立医院护士态度冷漠事件”、“与前经纪公司的合约问题”以及这一次的“申诉声明”等等一系列在有意无意中出现的场外纷扰所表露出来的,便是目前这个阶段的体坛“造星模式”中所普遍存在的“尺度拿捏”问题了。

  竞技体育需要培养自己的偶像,因为只有有了偶像才能够吸引更多人走进体育场,亲身参与其中,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培养偶像之前必须想明白一些问题: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体坛偶像?在有了偶像之后又该怎样合理而有效地去“使用”和推广这些偶像,让他们传递出更多的“正能量”?只有当这些问题能够被清楚而正确的解答时,我们才算是真正迈出了“造星”的第一步。

  见习记者 陆玮鑫

  人物热点事件

  1. 2014年邹市明首度“触电”,在《变形金刚4绝处逢生》中客串出演了一个香港青年,虽没有台词,但是短而有力的几拳还是给观众留下了一些印象。 

  2. 2015年5月,邹市明携爱子邹明轩一同参与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并凭借在节目中出彩的表现受到众多观众的欢迎和追捧。

  3. 2016年9月,邹市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妻子冉莹颖因被家中小狗的牙齿刮伤而前往某医院注射狂犬疫苗,但院内的医生护士对其漠不关心,甚至没有接受冉莹颖的求助,他对此感到相当愤怒。此文一出立刻引发一片热议,邹市明和医院方面对此各执一词,一度僵持不下,但最终不了了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中国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话题/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3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4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2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家装专版
邹市明“变身”背后的故事
最初的梦想
新民晚报话题/文体汇A10邹市明“变身”背后的故事 2017-12-10 2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