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专业疗护与服务,不少肿瘤晚期、慢性病终末期患者在孤独痛苦中离世。如何让人生最后一程走得更轻痛苦、更少遗憾、更多尊严?“安宁疗护”入选了市政府实事项目。
2012年8月,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单位,嘉定区迎园医院安宁疗护科成立,截至今年11月,累计收治患者313名。为病人缓解痛苦,为家属化解悲伤,传播生命关怀,传递社会大爱,他们被称为“生命最后的守护天使”。
最后一站 缓解痛苦
【市民点赞】病人家属张女士:虽然病魔凶险,他终究未能逃脱厄运,但在近10个月的时间里,精神和心理状态都很健康,正是你们的专业水平和无私付出,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的真爱,安详地走了。
因肝癌伴骨转移,59岁的老缪入院时骨瘦如柴,双下肢瘫痪,全身疼痛折磨着他,豆大汗珠不停滴落,止疼片已经吃过很多种类,但病痛仍像野兽般撕扯着他。
“疼痛,是大多数终末期患者的天敌,直接导致负面情绪与抗拒心理,镇痛治疗是安宁疗护的第一步。”安宁疗护科安宁医生金静娴介绍,医生们对老缪的病痛准确评分、迅速滴定,先以吗啡镇痛,随后密切监测调整用量,辅以耐心陪伴、精心护理、细心按摩,在老缪入院第三天就控制了疼痛。
还有一位罹患乳腺癌的病人,右胸及腋下皮肤溃烂,右手重度肿胀疼痛难忍,经常彻夜难眠,甚至萌发轻生念头。医生们急在心里,前往妇保院、肿瘤医院咨询减轻水肿的办法,定制止痛祛肿方案,社工、志愿者每天与她谈心,下载老人喜爱的沪剧和音乐,帮她排解压力、舒缓情绪,注入继续坚持的勇气。
“只有不痛了,患者才对我们有信任,才感觉生活有意义。”药物治疗、心理疏导、音乐舒缓、按摩减压,迎园医院正在创建全市首批社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引入康复、中医、营养等专业,只为让患者走向生命最后一站时,更轻松、更安宁。
最后一程 减少遗憾
【市民点赞】患者张先生:安宁疗护病房,就是通往天堂的一座彩虹桥。在这座桥上,我欣赏和领略到了人生最后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感谢你们……
“粉色代表温馨,绿色代表希望。希望居家式的布置,让病人感到这是身、心、灵的栖息地。”迎园医院副院长盛飞介绍,900余平方米的病区,除评估室、治疗室等,还设谈心室、关怀室等,病房内沙发茶几、鲜花绿植、格纹床单温馨如家。
而患者内心对家的期盼,对爱的渴望,也需要填补与守护。王老伯罹患胃癌,早年与妻子离异后,女儿便杳无音讯。一次,他从前来探望的邻居口中得知,女儿已经怀孕即将生产,希望能够见上一面,但裂痕难愈沟通未果,王老伯心情沮丧,一度忧郁。
安宁疗护科护士长陈烨获悉后,主动找到老人的女儿,多次协调与劝说,终于得到对方的理解。孩子出生那天,女儿与王老伯不仅视频通话,还将宝贝照片发至病房的iPad,老人激动落泪。伴随遗憾与心结解开,老人性格也逐渐开朗,愿意配合治疗。
一位姓张的“老克勒”从外区住进迎园医院,闲聊时提起自己曾是大学教授,年轻时爱好弹吉他,只是眼下的身体状况并不允许,流露出遗憾。社工许河南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没过几天就带来一把吉他,张老师满是惊喜,抱着吉他轻抚音弦,神情仿若回到青春时光。
最后一步 提升尊严
【市民点赞】志愿者李永久:我是坐着轮椅入院的,现在能够自己行走,恢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多么不易!这离不开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现在我成为一名志愿者,用亲身经历激励更多人。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这句墓志铭,印刻在安宁疗护科团队的每个人心里。
终末期患者需要精神上的抚慰和陪伴,特别是当人生走到最后一步,如何提高生存质量,提升生命尊严,是安宁疗护的核心价值与重要课题。
一名患者注重清洁卫生,却因口咽部恶性肿瘤化脓流痰,病房散发恶臭,医护人员帮他换药、陪他聊天,鼓励他接受自我、重建自信;一名患者入院时拒绝对话、拒绝进食甚至拒绝睡眠,经团队锲而不舍沟通,终于敞开心扉,离世前为表感恩提出遗体捐献;一名患者因直肠癌饮食颇多禁忌,但念叨记忆中的葱油饼,护士辗转买来,只为能让他闻个香气……
迎园医院院长管金发感叹:“我们虽然不能抢救患者的生命,甚至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命,但尽力让每一个生命在最后的一刻,依然是坦然的、尊严的,像秋叶般静美与安详。”
经常目睹患者离去,悲伤情绪萦绕医护人员心头。迎园医院党支部书记俞云介绍,2013年起医院创办“心灵发现会”,疏导悲伤与负面的情绪,以专业精神、积极态度面对患者和家属。如今,越来越多社工、志愿者加入团队,凝聚社会力量,播撒人间大爱。
人物小传
嘉定区迎园医院安宁疗护科,2012年8月成立,共设床位10张,配备医护人员15名,另有社工、志愿者、中医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公共卫生人员等。2014年荣获市级“关爱生命 奉献爱心”先进集体称号,2016年被授予“全国临终关怀示范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