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听《吐槽大会》第二季三主创“自吐”
~~~——听《吐槽大会》第二季三主创“自吐”
~~~——听《吐槽大会》第二季三主创“自吐”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嘲笑自己 逗笑大家
——听《吐槽大会》第二季三主创“自吐”
吴翔
  《吐槽大会》是一个需要勇气自嘲的舞台,从唐国强、王刚到凤凰传奇……都没有在这里放过自己,面对大众,他们在嬉笑中调侃自己,笑对未来。12月,第二季《吐槽大会》卷土重来,节目主创依然是“铁三角”张绍刚、李诞、池子。

  95后也有“小伤疤”

  95后池子生长在大都市的暖房,有着妈妈的护佑,看上去皮光肉净,应该没什么伤疤。其实,他也有小坎坷、小挣扎。

  池子从小喜欢脱口秀,但苦于没有途径学习。从18岁开始,他发现了“开放麦”(脱口秀交流和训练俱乐部)。“任何人花上三四十元,都可以上去说。现在上海也有,在大学附近。”那些年,池子每周都会背着包,挤个把小时地铁,上台去“表演”一下,风雨无阻。那时台下没什么观众,即使有,也多是“劈情操”的情侣,难得忙里偷闲抬起头来听。“有一次挺惨的,全场总共9人,8个演员一个观众。”池子说。

  “开放麦”磨练了池子,也成就了他。直到录制《吐槽大会》之前,他还是喜欢回到熟悉的“开放麦”。

  “远方”不尽是浪漫

  80后李诞是内蒙人,“人们都向往‘诗和远方’,我就来自远方。”李诞说。想象中,星空下的草原辽阔壮丽,“可你知道草原上有多少蚊子吗?草原上也没有厕所,我们从小都在露天方便,一边方便还要一边晃动,不然蚊子会咬得你裤子都提不起来。”这是李诞向那些要去草原寻找浪漫的人们提供的秘诀。

  李诞从小对文字怀有敬意,成为《吐槽大会》总策划之前,他出书、编剧又写诗。对海子的诗烂熟于胸,“劈柴,喂马……”李诞说,“你们喂过马吗?我喂过。我在草原上喂马时,最关心的就是粮食和蔬菜,因为我们那里运白菜的车一个星期才来一次。所以你们就知道为什么内蒙人民这么热情了,好不容易来个人,还不热情点?最好多喝点酒,多呆上几天。”如今,在“诗和远方”遭的罪,已成了李诞笑谈人生的资本。

  恶评之中有“好评”

  70后张绍刚曾是堂堂的央视主持人,在《今日说法》中义正辞严。那是他主持生涯中最“正面”的历史。主持《非你莫属》是他主持生涯的转折点,在那档职场招聘节目中,张绍刚对所有嘉宾都呼来喝去、态度恶劣,想打断就打断,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更是家常便饭。

  有时候,遇到姑娘说英语,而自己不擅长,他就会说“你是不是说两句就够了?”还有一次,一位海归男因学历遭集体质疑后,不堪压力突然晕倒在地。作为主持人的张绍刚没有立即求证求职者的健康状况,而只是说了一句“你是在表演吗?”恰恰就是在那个舞台上,张绍刚曾对观众说:“路人倒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去扶他(她)起来。”从那以后,网上对他恶评一片。

  上了《吐槽大会》后,网友依然没有放过他。李诞也拿他开涮:“节目上线以后,网友对张绍刚老师的恶评如潮,但其中居然有两条好评,我问张绍刚,这是不是他自己花钱请的水军,张老师觉得很生气,‘我哪有钱请水军,那都是我领着老婆孩子自己刷的’。”

  舞台上汹涌的“恶评”,他从容笑纳,任由那些“黑历史”被其他嘉宾反复编排、花式吐槽。张绍刚只负责在台下“干笑”,偶尔用毒舌吐槽回去,更多的时候则是勇猛自黑。不过,他从不解释自己曾经做过的一切,“从前不解释,现在也不会解释。”通过《吐槽大会》,观众渐渐看懂了张绍刚,他就是一个真实、纯粹的人。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国家公祭日12.13
   第A03版:国家公祭日12.13
   第A04版:国家公祭日12.13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养生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A25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A26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A27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A28版:广告
立足传统文化 放眼城市未来
影视明星上舞台
嘲笑自己 逗笑大家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5嘲笑自己 逗笑大家 2017-12-13 2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