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踏上这片热土,80后的陈意已在非洲大陆奋战了十多年,他先后参与过援苏丹新国际会议中心、加纳体育场、赞比亚政府办公楼、加蓬体育场及如今的厄特金矿项目。
“我有幸与哈格斯共事几年,对他满怀敬意。”陈意说,“我经常会在四点多收到他的微信,也会在早上六点刚过接到他的电话。他总是精力充沛,我不敢妄自揣测是什么样的动力支持他如此辛勤工作,但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一定是其中之一。”
上海外经集团肯尼亚项目筹备组成员高如意,曾经是厄特涉农项目经理助理,对于去年在阿斯马拉举行的上海外经杯“汉语桥”中文比赛厄特赛区决赛,他记忆犹新。“选手们的发音清晰,语调自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如意说,“他们对中国文化都非常热爱,在比赛中,他们秀毛笔书法、打太极拳、舞太极剑、演唱中国歌曲、跳中国舞蹈、展示剪纸,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高如意特别提起了厄特的孩子们:“当你开车瞬间经过他们,即使他们不经意间瞥见我们,也会惊奇地对着车窗或追着汽车边跑边叫‘China,China’(中国,中国)。当你想拍照时,有的孩子会大方地与你合影,甚至亲近地紧贴在你的身上,就像对家人的那种依赖;有的孩子会羞怯地听从你的指挥,似懂非懂地变换着姿势;也有的看见你时会肆无忌惮地大声笑着喊你,但当你举起相机时,又会飞快地嬉笑着跑掉……这些童真让人在非洲的生活充满乐趣,也感受到了非洲儿童对中国特殊的感情和憧憬。”
在非洲工作,不仅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压力也十分大,因为不少工程,在当地乃至整个非洲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振华重工参建的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就是其中的代表。
“马普托大桥作为非洲第一大悬索桥,在振华24号轮装载着全桥钢箱梁抵达马普托的那一刻,就引起了整个非洲的轰动。”振华重工驻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项目部项目经理王晓峰说,“我们的现场项目部位于莫桑比克卡腾贝市,在夏季不仅有高温,还有疟疾、黄热等疾病,工作环境异常艰苦。我们以7名管理团队成员带领51名国内工人,当地工人最多时有80多人。在最炎热的高温时节,我们依然奋战在大桥之上。”
据王晓峰介绍,为了解决当地就业,项目部聘用了一批当地工人负责桥位打磨和搬运工作。对于部分家庭条件非常差的当地人,项目部安排他们中午和中国员工一同吃饭,将以人为本的公司文化延伸至非洲现场。
今天,在非洲的大陆上,有不少上海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号召的同时,也努力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回馈当地民众。上海的建设者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不断为中非友谊“添砖加瓦”。 首席记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