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新民晚报》不仅最早刊登了招聘空嫂的消息,就连“空嫂”二字也是晚报首创的。全国劳模、上海航空特聘服务专家吴尔愉依然记得,当年有数万名纺织女工因为看到晚报而参加了空嫂招聘,通过层层选拔,最后60多位纺织女工进入复试,最终18个人成了空嫂,“记得当时那些没有选上的姐妹,一出门就被很多五星级宾馆和服务企业选上,不少人至今还保持着联系。”
不仅是对于上海本地人,对于许多新上海人来说,《新民晚报》在其事业人生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沪江联合创始人、蚂蚁计划发起人于杰,回忆起2001年8月刚来到上海的情景,依然十分感谢《新民晚报》,“记得当时我经常看的就是中缝广告,寻找上面的兼职信息,特别是有关于家教的,寻找养活自己的机会,这也成为了我后来创业的方向。”之后,于杰一直关注晚报上有关创业政策以及对于创业企业的报道。
不仅是对于个人,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新民晚报》在其发展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大众出租是1988年底成立的,首批200辆红色桑塔纳在上海刮起了一股红色旋风。我们的规范服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但也招致一些黑车和一些不规范服务的驾驶员的不满,他们在车站、码头、机场等地挑拣业务、乱起价、乱收费并阻击正规出租车营运。1989年初,《新民晚报》头版发表了《不正常的争夺战说明了什么?》,揭露了黑车和个别出租汽车驾驶员的不规范服务。当时的市领导对此报道作了批示,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黑车非法营运,正规企业驾驶员扬眉吐气,优质服务得到弘扬。”大众交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杨国平表示,在上海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中,新民晚报及时报道优质服务案例,同时对不规范的事件及时批评,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天,走进新雅粤菜馆二楼的新雅茶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有关新雅的历史物品,像上世纪30年代的招股章程、月饼泰斗宋泰来的《制饼手稿》等。新雅粤菜馆副总经理郑珏介绍,这与1997年9月4日《新民晚报》刊登的一篇关于郎静山先生新雅故地重游的报道有很大的关系,“报道刊登后,新雅的老职工以及一些故去职工的子女,纷纷将各种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捐献给了新雅粤菜馆。仅仅过了三天,晚报又刊登了一篇《南国大军抢滩上海 海派粤菜雄风犹在》,这篇报道也为新雅之后20年的发展吹响了号角。”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创刊于1929年9月9日的《新民晚报》,见证了许多人和企业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共享发展成果的过程。我们期待广大读者能够将自己与晚报的故事发送到bwrh@xinmin.cn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首席记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