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玻璃器的雅致
拾梦
■ 法国艾米里·加莱(Émile Gallé)玻璃作品
■ Riedel 礼铎 Decanter 系列手工水晶玻璃醒酒器
■ 法国巴卡拉baccarat哈酷系列酒杯
■ 法国 Jules Lalique 的玻璃酒具
■ 法国 Jules Lalique 的玻璃作品
■ Baccarat为沙皇尼古拉二世设计的酒杯
■ 奥地利RIEDEL手工杯
■ 琉璃牧之的玻璃茶器
  ◆ 拾梦

  我不会喝酒,但我喜欢漂亮的水晶酒器,还买过几个玩儿。喝酒的朋友很不以为然,说我荒废了这些酒杯的“青春”。那又何妨?不会弹琴的人还有在家里放一架钢琴的呢。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玻璃器皿,家里有一对当时很流行的红色鱼形花瓶,我百看不厌,幼小的心里竟然生出了一种物欲,觉得这一定是我以后要继承的“传家宝”。后来花瓶打碎了,我的继承梦也破灭了。

  我第一次见识了欧洲的古董玻璃器皿,是在寄卖商店。特别痴迷由黄、褐、蓝、绿等色组成风景、花卉等图案的玻璃器皿,有花瓶、酒具和灯罩等。工艺很复杂,利用多层颜色的玻璃,像雕玉那样地琢磨切割而成图案。在灯光照耀下,散发着欧洲古典油画的气息。店里的老法师说这叫“加莱”。后来才知道,这是19世纪法国玻璃艺术大师艾米里·加莱(Émile Gallé)的作品。

  还有一种乳白色像磨砂玻璃感觉的器皿,有花瓶、果盘、盛酒器、香水瓶等,往往装饰有女神浮雕,或者是动物或花组合成的造型。这是另一位19-20世纪法国玻璃艺术大师勒内·儒勒·拉利克(René Jules Lalique)的作品。国内玩家有时候容易把他与前者的名字搞混。其实很好区分,加莱的作品更有古典感和田园感,拉利克的作品则有很明显的时尚设计感。他俩的作品都是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产物。

  不过,这两位的玻璃器那时就很贵,我也只能看看。

  玻璃对中国来说,是一种舶来品。据研究,公元前16世纪,古埃及出现了玻璃珠子和玻璃镶嵌片。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500年之间,在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出现了玻璃器皿。公元前4世纪埃及又发明了玻璃铸模工艺、车花、镌刻和镀金工艺。公元前1世纪叙利亚人创造了吹制工艺,可以将玻璃液随心所欲地吹成各种形态的器皿。以后相继出现了模具吹制法,这是批量玻璃器皿生产的开始。公元1世纪,罗马成为玻璃制造业的中心。罗马帝国的玻璃工艺有吹制、吹模、切割、雕刻、镌刻、缠丝、镀金等。

  中国早期玻璃器物如春秋战国蜻蜓眼珠子,有着明显的古埃及和两河文明的痕迹。唐朝王翰诗“葡萄美酒夜光杯”中“夜光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一直争论不休。有人用一种地方玉做了小酒杯,说这就是“夜光杯”,我怎么看都找不到“夜光”的感觉,想必唐朝人审美不会那么低。我以为从丝绸之路过来的玻璃杯可能性比较大。玻璃在那个时代的中国还属于稀罕物。中国古人把玻璃称为琉璃,后来又把用玻璃做成的器物称为“料器”。中国古人崇尚玉,也以把玻璃做得有玉质感为上,而不追求西方玻璃的透明亮泽。

  喜欢玻璃器的人很多,在此且不论那些收藏古董级玻璃器者和各种高科技含量的玻璃,只说说我们日常可以使用或作为家居摆设的经典玻璃器。

  看上去差不多样子的玻璃酒杯,有的只卖几十块钱,有的却要卖几千块;相似的玻璃果盘,有的只卖几百块,有的却要十几万。区别何在?这不仅仅是品牌原因,更主要的是制作技艺和成本造成的。

  那些复杂的科学道理就不讲了。简单来说,如果是无色玻璃那就要区分水晶玻璃和普通玻璃。水晶玻璃纯净度高,硬度高,更透明纯净,光泽好,叩之声音清亮,是制作高级玻璃器皿和艺术品的首选。虽然如今工业生产得出大面积的玻璃板,但我们还是做不出体积大的水晶玻璃。高级玻璃器皿,首先要做出高纯净的水晶玻璃,然后根据造型切割打磨,其难度尤甚于玉雕,因为玻璃脆。另外,水晶玻璃制成后还要经受内应力变化的考验,往往会因为内应力变化而裂开,前功尽弃。过去老克勒买水晶玻璃器皿时会问出厂日期,越早越好,一年半载以后,其内在结构就稳定了。所以,水晶玻璃器皿,越大越难得,越大越贵。

  鉴别高级水晶玻璃器的方法不少,其中有一个窍门,就是因为它是用手工切割打磨制成的,所以口沿以及各个转折线摸上去都比较“锐利”“挺括”。这点倒跟鉴别中国古代玉器的窍门很接近。

  车料玻璃是水晶玻璃器皿的一种刻花工艺,当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鉴别。那些口沿和边线圆润的“车料”都值得怀疑,仔细查看,还会找到批量模制范线痕迹。那些价格很低廉的水晶玻璃器和车料玻璃,基本都是这一路。

  世界上水晶玻璃做得最纯净透明的当属奥地利的施华洛世奇了,它以模仿出接近钻石的光感为能事。曾见过一套施华洛世奇高脚杯仿品,其亮度差别非常明显。仿品如果真能做到像真品,成本也很高了,制假者才不会做亏本买卖。

  水晶玻璃器中最具贵族气的当属法国的巴卡拉,它当年为一些国王定制的器皿款式至今还很受欢迎。那些具有复杂精致切面的传统器皿,当然非常贵。尤其其中含有红色的更贵,不仅因为那是掺了黄金形成的颜色,更在于其工艺的复杂。据说,当年俄国沙皇每晚喝酒都要摔碎他用过的巴卡拉酒杯,以显示他“豪”气。而这些碎玻璃都会被运回法国回炉,真不舍得扔。

  车制水晶玻璃之外,大家都很熟悉吹制玻璃。各种影像资料里,工匠憋着气儿使劲吹的镜头很常见。吹制玻璃最著名的产地,非威尼斯玻璃岛莫属。其特点在于色彩绚丽、造型多样。很多人去威尼斯都会买些玻璃玩意儿。

  我还曾在上海亲自吹过一件玻璃器。那是好多年前,上海出现了首个供玻璃爱好者玩的玻璃作坊,我在那里吹了一个笔筒。实在太费劲了,以后就没再敢玩。

  如今玻璃的制作工艺非常繁多,各个厂家和艺匠都各有自己都绝招。我曾在加拿大买过一个艺术家制作的玻璃镇纸,里面有一个幻彩的水母,不同角度看都很美妙。还有一件名家做的小青蛙,惟妙惟肖,嫌贵,下不去手,至今惦记。

  现在上海有很多人玩制作玻璃作品。学做玻璃的地方还不少,如上海美术学院的玻璃专业,市中心有杨惠姗琉璃博物馆,宝山地区还有上海玻璃博物馆。专业的玻璃艺匠近年也不断崭露头角。多年前,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古琉璃收藏家“琉璃牧之”,后来他也投身设计制作玻璃器,主要是茶席和香席用具,颇雅。

  用玻璃制作茶器、香具和文房用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已故日本玻璃名匠制作的砚台,深蓝色的自然造型玻璃,像一团半透明的柔软果冻,只有一个地方显现了人工切割的痕迹,那就是带有磨砂质感的砚池。我常念想,在这泓碧潭般的砚台上磨墨,会是怎样一种感觉……

  玻璃器还是有雅俗之分的,最难消受的是一些风水师推销的玻璃“神器”,不能做美一些吗?美岂不是最好的风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跨界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新民健康·专版
   第A14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影视/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20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2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玻璃器的雅致
如何区别水晶杯与玻璃杯?
新民晚报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A22玻璃器的雅致 2018-09-09 2 2018年09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