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粗略统计,张庙辖区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4.8万辆左右,一些居民区因配套充电设施缺乏,电动自行车占用楼道、私拉电线充电乱象较为严重。一些住户甚至从五六层楼拉出电线为停在楼下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每月就会发现“飞线充电”20起左右,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张庙街道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堵疏结合。对小区“飞线充电”做到宣传入户、动员到家,发现一起处置一起,有效消除消防隐患。同时,为缓解“充电难”问题,根据各个小区的基础设施、资源禀赋和实际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因地制宜,在小区的自行车库或利用公共场地,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装置项目,建设安全充电屋。
街道选择了虎林居民区作为试点。虎林居民区是典型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占用楼道、私拉电线充电乱象层出不穷。街道在安装前期大力开展宣传引导,采取电子屏、张贴公告等形式,告知居民即将安装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装置的喜讯。受场地条件限制,虎林居民区采用了分散式地面电动自行车充电屋的形式,占地面积小,仅需8-12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10人充电。
据悉,第二批电动自行车库、充电设施已在通河二村、富浩花园等几个居民区落地。街道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分别对不同情况的居民区进行不同改造,比如,对满足条件的居民区进行电动自行车充电车库改建,受空间限制的老旧住宅小区,则在小区空地探索建立分散式小型充电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