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一个以佤族为主,有拉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民族自治县。它与缅甸联邦相邻,是我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全县人口约8万,佤族占72%以上。居民绝大部分居住在山坡上,盆地较少,住房以草屋为主,称之为阿佤山区。由于西盟所处的地域偏僻,是边疆,信息闭塞,外界对西盟佤族了解甚少。但司岗里的传说、阿佤人民唱新歌等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盟县政府,原设在海拔数千米的山顶上,由于交通、用水等不便,于21世纪初从山上迁移至山下。新县城马路宽畅,两旁绿化、环境幽雅,有二星级的宾馆,也有一般的旅社,整个县城车辆及行人较少。这里气候宜人,风光秀丽迷人,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是观光游览、摄影的好去处。
离县城200米的勐梭龙潭被人们称为佤山明珠,属于热带雨林湖泊,面积达48.7公顷,平均深度11.5米,水面宽阔,水温宜人,龙潭水长年清流,湖泊三面均为高大森林所掩映,山水不断流入湖中。而湖面上鲜见枯枝落叶漂浮水面,据说有鸟衔拾,所以水明如镜。
在观景时,正巧有二位60多岁的老夫妻将携带的塑料桶盛满了从山缝中流出的泉水带回家作饮用水。在闲谈中,老人还告诉我一则古老传说:很久以前,龙潭是一个寨子,有一天,一条鲤鱼进入寨子的水井里,寨子老百姓看见鲤鱼就把鱼捞起煮吃了,只有一个寡妇和她的一个孩子没吃。寨子的百姓哪里知道他们所吃的鲤鱼是龙王的女儿,第二天,滔滔大水淹没了整个村寨,只有没吃鲤鱼的母女俩幸存下来。西盟由于受印度洋气流影响,这里雨量充沛,空气较为湿润,导致群山间,山谷下,经常有千姿百态的云海出现,成为佤山一大奇观。为了拍摄云海,我们早晨天不亮就起床,乘车到离县城30公里的一处山坡上等候。当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万道霞光投向大地,群山、云海便披上金辉,这时是拍摄和观赏云海的最佳时光。春、秋、冬为最佳季节。
佤山是歌舞之乡。阿佤人喜歌好舞。佤族舞蹈有21个种类,207个套路,有鼓舞、刀舞、笙舞、木鼓舞、竹鼓舞等。在民间谈古论今,生产劳动、谈情说爱、结婚办喜事等都有各种不同的歌舞。还有拉祜族,他们以擅长芦竹舞著称。
在西盟我们还来到离县城约2公里的司岗里佤族村庄,这里以佤族民居为主,有拉祜族、傣族民居建筑,是西盟民族村寨的缩影。其配套设施有木鼓房、木鼓长廊、藤索桥、剽牛场、篝火塘、傣族凉亭等,汇集了由全县六乡两镇制作的上百只木鼓,堪称名符其实的木鼓乐园。热情好客的佤族姑娘和小伙向我们表演了优美的木鼓舞及傣族的水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