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梅高温并非异常现象
自7月4日申城出梅后,气温就一直“盘踞”在酷暑线(37℃)上不肯下来,并不断刷新今夏最高纪录——7月4日最高气温为37.1℃,7月5日最高气温为37.8℃。满莉萍说,出梅就遇到持续高温,并出现超过37℃的情况并不异常。“通常,梅雨期结束前后,申城都会迎来一波持续高温,这和梅雨期结束的气候特点有关。”
满莉萍说,判定是否出梅,主要依据除了观测梅雨带是否稳定远离申城,更要看副热带高压是否占“控制地位”,势力是否比较稳定。“因此,一旦宣布出梅,就意味着申城将受到稳定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历史上也会多见‘出梅遇连续高温’的情况。”气象资料显示,2004年,申城于7月16日后就遭遇了连续11天的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8.0℃。
“热开头”不代表热天多
从6月30日出现今夏首个高温日起,申城已经出现了7个高温日,其中更有半数最高气温超过了37℃。据预报,未来还将至少出现5个高温日。7月初的高温就如此气势汹汹,不禁令人想起2003年的天气。据气象资料显示,2003年,申城总共出现了40天的高温,直逼1953年的42天高温纪录,与当时预测的“该年夏天有16至20天高温”相比,实际高温天数翻了个倍,而且当年首个高温日同样出现在了6月30日,“起跳”气温就是36.1℃,火力十足。对此,满莉萍说,7月上旬的连续高温并不意味着整个夏季的高温日会很多,“有些年份的夏季,后期高温的天数就减少了。根据近日更新的气候预测,今年夏天的高温天数仍预计在20到24天左右。”
满莉萍说,眼下“热火朝天”,和副热带高压非常强势有很大关系。“申城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高温天气就频频出现。”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受到副热带高压渐弱南退影响,双休日申城稍有“退烧”,但最高气温仍有35~36℃左右,同时,随着午后雷阵雨天气增多,空气湿度稍有增加,可能反而增加体感的不舒适度。
满莉萍还说,对于整个上海区域而言,各个区县的气温也会有所差异。“比如,昨天本市东西部的温差有近10℃,这就和地理环境有关。通常,西面靠近内陆,气温会偏高,而东边靠近海洋,比如浦东、金山、奉贤等地就凉快些。”昨天下午3时03分,嘉定外岗镇自动气象站测得气温达到39.6℃,而此时浦东滴水湖附近实况气温仅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