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的艺术润滑
上海交大数学系学生丁童从小学习单簧管,一直十分热爱古典音乐。大一入校后他发现,身边不乏热爱音乐、喜爱聆听的同学,更有不少多才多艺、擅长乐器的同学,“开一场音乐会”的想法在他脑海中出现。在小丁的召集下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和单簧管,数学系6个擅长乐器的学生聚集在了一起,自主策划了一场“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会。由于乐器的局限,这些大学生们着实花了一番工夫挑选曲子、找乐谱,甚至进行改编。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自由探戈》《天鹅》《蓝色多瑙河》等十多首乐曲的音乐会诞生了。
演出场地等得到了学校的支持,但除了排练以外,整场音乐会从策划、组织到宣传都由丁童和伙伴们自己完成。他们希望音乐会能给同学们带来放松和美的享受,也为下学期的生活增添一份缤纷多彩。“爱因斯坦有着出色的小提琴本领,我们交大校友钱学森先生曾是一位小号手。科学与艺术总是有着相通之处,美妙的音乐本身就是一座建立在物理学与数学上的大厦。数学专业的我们,也需要音乐作为学习的润滑剂,为学习注入新活力。”丁童期待着未来能够组建一个音乐社团,专门为爱好音乐的同学们提供交流、学习、演出、倾听的平台。
跨国界的文化传承
交大药学院药剂学硕士方中坚选择参加第一届药学暑期学校来度过暑期时光,他和来自美国、英国和中国的31名同学一起听专家讲座、参观药用植物园、在实验室里辨识中药材、考察企业了解中药生产,还去中医院观摩等等。
在一堂针灸实践课上,小方的外国同学第一次见到这种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尽管对针、火罐都还很陌生,但这些外国学生都十分踊跃地亲身体验。“即使是第一次看到针灸,也不会害怕,愿意亲身体验尝试。这些外国学生更勇于实践,更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小方觉得除了学术上的收获,与这些外国同学的朝夕相处也学到了不少。
本报记者 易蓉 实习生 裴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