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教育周刊/暑期生活
     
本版列表新闻
~~~第七届上海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举行
~~~第七届上海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举行
~~~第七届上海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举行
~~~第七届上海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举行
     
2013年07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充满“怪”味的比赛赢得掌声
第七届上海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举行
王蔚
  作为今年暑期本市大学生竞赛的“开锣戏”——第七届上海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上周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本市15所高校及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学生参加比赛。然而,在比赛中处处显露出的“怪”味,既十分耐人寻味,也引来诸多掌声。

  一“怪”:参赛学生抽签产生 各校必须将所有化学系本科三年级学生的名单全部交由主办方,通过抽签确定各校参赛的三名学生。比赛分为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三个项目,每人参加一项。由于并非是各校的顶尖学生参加,有的学校抽到的可能还是在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因此这也大大增强了比赛的公平性。从前几届的比赛来看,有时211高校甚至985高校都会有可能落选一等奖,而一些二本高校则也可能有学生冒尖。

  二“怪”:选手并不能完全按自己思路做实验 平时的课堂实验,老师都会要求学生严格按教材规定的步骤操作。而在化学竞赛中,却先要求花半小时完成一份设计方案。而当方案上交后,主办方又会给每个人下发一份同样内容的实验操作要求。原先交上去的方案是要打分的,而正式比赛实验时,除了要按照规定的要求操作,还须融入自己的思路。这样看似“矛盾”的比赛规则,考验的是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与规定要求最大匹配。

  三“怪”:比赛时的规矩特别多 比如,做化学实验时选手必须佩戴护目镜,谁如果摘下就将受到警告,再犯就将判零分。更“怪”的是,如果部分实验环节失败了或自认为某部分实验结果不理想,甚至某个部分不会做,均可请求裁判向老师求助,以便继续完成实验。只是,这样做也是要扣除一定分数的。

  本报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告
   第A17版:公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留学移民/人才专版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暑假生活/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暑期生活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06版:早教沙龙/教育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
   第B08版:留学移民/人才周刊
   第B09版:人才周刊/招生移民
   第B10版: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大学生暑期忙“圆梦”
充满“怪”味的比赛赢得掌声
沪上国际高中首推“承诺制”
东光明中学中复班、高一同时开始招生
美国版教育周刊/暑期生活B03充满“怪”味的比赛赢得掌声 2013-07-17 2 2013年07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