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洋山的一期、二期和三期码头。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工圣介绍说:整个洋山深水港区从2005年12月10日开港,到今年的12月10日运营就满8周年了。开港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323万标准箱,在世界码头建设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他提供了一组数字:今年上海港预计集装箱的吞吐量会达到3350万标准箱,有望连续四年集装箱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一。上海港有3000多班航班,主要外贸航线有1200班左右。今年洋山深水港区预计可以完成1430万标准箱左右,占整个上海集装箱吞吐量的43%。
现在的洋山港区,覆盖了全球主要港口的航线。整个上海港有260条航线,遍布世界主要港口。而洋山港区,主要涉及大的远洋航线。世界上最大的船舶,比如马士基18000标准箱的船舶,就在洋山港区装卸货物。由于水深限制,在外高桥停靠的是一些小型船舶。外高桥和洋山深水港区,形成了互补的态势,也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奠定了航运基础。
水水中转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亮点。自贸试验区运行以后,洋山保税港区的水水中转功能愈发显现。蒋工圣解释说,水水中转,就是从水路过来,再送到它的目的港去。水水中转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集疏运方式,能有效实现物流的时效性和经济性,增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融合深度,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洋山开港以后,水水中转比例逐年上升。2006年,上海港水水中转比例在32%,今年是46%,洋山港区是50%-51%,基本达到集团提出的把国际中转做大做强的要求。他认为,洋山地理位置优越,自贸试验区为洋山保税港区水水中转、国际中转带来很大的正能量。“特别是推进贸易自由化,海关一线彻底放开,二线高效安全管住,区里货物自由流动。原来海关手续要报备,虽然时间不多,也要几个小时。现在自贸试验区行政上精简了,这为水水中转提高了效率。”洋山港区坐拥地利,加上自贸试验区的东风,可以发挥水水中转的重要作用,今后几年洋山保税港区水水中转比例会继续提高。
面对自贸区带来的明显变化,港区在码头设施设备、内部流程设置方面已经做了充分准备,特别是客户服务和信息系统的改进提高。蒋工圣表示,企业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同时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报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