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莫扎特的音乐天赋,还是摇滚,都足以让人疯狂。可是,囿于规则和身后的座椅,观众只能远远地望着台上的莫扎特,以梦为马,纵情生活。昨夜,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能让人挣脱身后一切的,只有莫扎特。
昂起头 低下头
确实美!从开场气势恢宏的18世纪宫廷,到结尾莫扎特升天后的四射光芒……整台演出舞美绚烂华丽,犹如人间一般多姿多彩,又扑朔迷离。显然,这继承的是法语音乐剧的传统。在剧中,导演还不忘加上一句“德国音乐剧算什么”的戏谑,意味深长。
去年,也是新年伊始,德国的《莫扎特》也曾来到上海,于是,很多人都拿“德扎”与“法扎”相比。有的观众说,“德扎”要深厚严肃得多。而“法扎”则纯粹感性,高昂着头的莫扎特会跳上桌子与人对唱,胆大得挣脱了一切常态。
不过,企图用一部音乐剧诠释一位天才的一生是不可能的,音乐剧只提供了一个侧面而已,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莫扎特。
抛开华美的外衣,从故事的角度看,该剧最让人动容的片段莫过于莫扎特失去了母亲,又逢事业低谷,还要接连面对初恋阿洛伊西娅的背叛与羞辱。然而,身处人生绝境,他却始终不屈地昂着头——那一刻,全场安静,只能听见他的喘息声。演出的下半部分,萨列里在感受到了莫扎特无与伦比的音乐才华后,体味到了无力与天才抗衡的绝望,生死两难,他选择低下了头。最终,向命运低头的萨列里赢得了皇帝的青睐,而与命运抗争的天才只能在天上发出万丈光芒。
天才命 天才病
关于摇滚与莫扎特,在“知乎”也有过讨论,有人说,“莫扎特应该会喜欢披头士。”还有人说,“莫扎特的创新意识和自由精神比较适合做一个摇滚乐手”……这一次,《摇滚莫扎特》真的来了。还是开头的那句话,昨天的演出效果真是棒极了。
全程的尖叫和掌声此起彼伏,让人猝不及防。一位观众演出之后说,自己“也算是见识过《盗墓笔记》首演和五月天生日场的人了,但和‘法扎’比……输了输了。”
好在只是尖叫和掌声,演出过程中,哪怕是演员趴在台边伸手向观众,上海的观众还是守规矩的,也只是尖叫、伸手而已。当“对低声下气的生活嗤之以鼻”“闪开,别挡我道,我是梦想之王,自由的统治者”……这些歌词飘扬起来时,全场无人淡定,人人都只觉得自己身后的椅子是多余的,想一脚踹开。
谢幕,终于得到了莫扎特的“批准”,全场起立,涌向台前。十几分钟后,热情才依依不舍地散去。走进冷雨夜空,头顶还冒着热气,念念不忘“愿我们的欢声笑语,嘲弄了死亡,愚弄了时光。”其实,渴望像莫扎特一样信马由缰地纵情生活并没错。可是,莫扎特只有一个,他是天才。所以,没有莫扎特的命,千万不要得了莫扎特的病。
天亮了,继续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只要心中有他,就好!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