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开放,“不惑”之年再出发
方翔
孙绍波 画
  方翔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古人云:四十而不惑。何为“不惑”,一般来说,就是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事实上,真正的“不惑”并不是指一点困惑都没有了,而是在一个人经历了许多之后,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可以判断是非、善恶、好坏、美丑。对于迈入“不惑”之年的改革开放来说,更应该有敢闯敢试、大胆探索的气魄,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978年末,小岗村18户农民冒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手印,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成立,三年后,一块充满内涵的巨型标语牌矗立在蛇口工业区最显眼处,上面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坚定中国改革航向……在近40年的光阴中,改革开放不断突破思想和体制束缚,成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韧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症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无论是上周六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还是昨天,2018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调研本市改革开放工作中,都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这就是要“坚定不移做深做透改革开放这篇大文章”。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中共上海十一届市委三次全会指出,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提供更加完善、更加优质的制度保障,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使法治成为上海制度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需求,增强制度供给的及时性。加强政府自身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当前,上海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让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已成为新时代上海的新追求和新作为。政府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上海营商环境就持续向好,就会成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强大内生动力。

  改革并不是一句空话,要靠实事求是,关键就在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了解社情民意、企业急难愁盼,完善政策举措,解决实际问题。眼下,上海正在努力构筑战略优势,全力打响“四个品牌”,这里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打响”而不是“打造”,说明上海在此方面有传统优势,但需要再加把劲,在何处加把劲,就要靠深入调查研究,只有找对了使劲的地方,才能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让上海的“长板”更长。

  近年来,上海经济在高水平下持续平稳增长、稳中有进。据统计部门预计,2017年全年上海全市经济总量有望首次达到3万亿元左右,迈过新的台阶。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也更需要我们对标国际最高水准,找差距、补短板,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开放,可以促改革促发展,而改革则可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上海要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关键就是要坚定不移做深做透改革开放这篇大文章,拿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汽车周刊
   第A2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专题
改革开放,“不惑”之年再出发
广告
美国版要闻·广告A03改革开放,“不惑”之年再出发 2018-01-03 2 2018年01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