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和谐地发展”的理念下,龚路中心小学构建了“关注生命、服务成长”的课程体系。尤其对校本课程作了系列化设计,形成了“菜单式”选修校本课程、校园主题节活动课程、社会实践基地活动课程、校园环境文化教育课程、创新实验室课程等五大板块内容,搭建多维育人平台,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菜单式”选修校本课程,包含了体育、舞蹈、器乐、书画、民间艺术、科技创新、学科拓展等7大类30多个科目,旨在使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中至少拥有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或个性特长,将来除了工作还要会玩、会交往、会自我调节心情,从而生活得更有乐趣。
说龚路中心小学没有“特色”,还有一个很大原因,是因为学校的各种特色兴趣学习空间是没有门槛的,只要喜欢就可选择。胖胖的女孩可以去跳舞,矮矮的男生可以打篮球;武术班里不再是清一色男生,有几个女生也抱拳劈掌,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每周一下午校本课程的铃声响起,孩子们纷纷奔向自己的课程班,去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展现属于自己的风采。
虽然课程不追求“特色”,实施途径却“多元驱动”,除了校内学习,学校还把课堂延伸到了广阔的社会实践之中。比如,学生对机器人充满兴趣,渴望自己也能动手去研究制作,于是,在智能机器人课堂上,老师便启发学生根据机器人的功能特点进行创新设计。比如,百草园探究班带领学生到中医药大学以及农业生态园参观学习。在百草园里进行的种植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种植技术以及维护管理方法,回家后还能在家庭、社区开展种植活动。
首席记者 王蔚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 沈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