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牛肉、鱼香肉丝二选一;菌菇肉末豆腐、青瓜粉丝肉丝、白菜胡萝卜放在保温盘里,可以自取;主食除了米饭,还有芹菜肉包和玉米棒,也可以自取;汤是罗宋汤……昨天中午11:40,杨浦区二联小学的孩子们走进食堂,依次排队,自己动手舀取喜欢的菜肴和主食。端着餐盘走向餐桌,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吃完后,几乎每个餐盘都是光光的,只留下玉米棒的芯。
自从上个月以来,午餐对二联小学四五年级的260个孩子来说,是一天里最期待的事。而这样一顿花色品种丰富的“自助餐”,每顿只需11元。这也是上海大多数小学的午餐标准。
没有剩饭剩菜了
让孩子在学校好好吃上一顿午餐,一直是个难题。尽管供餐方努力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却因为“冷链”保鲜等原因导致口味变差,孩子们常常不满意,而且孩子胃口有大有小,往往每顿饭剩下饭菜都很多。
为了提高学生用餐的满意度,原本就有食堂的二联小学联手供餐企业,决定推出“自助餐”,先在高年级孩子中试点。校长刘荣明说,午餐增加了很多品种,杂粮也增加了。孩子们都不爱吃芹菜,厨师就把芹菜切碎,和上肉馅,做成一个个小包子,成了最抢手的点心。现在,最大的变化是没有剩菜剩饭了。食堂阿姨说,原来泔水桶每天有两三桶,现在不到半桶。
过量饮食会提醒
那么,如果有自己喜欢的菜,能不能可以吃个够?记者看到,荤菜是在窗口由阿姨打的,有些胃口大的男孩子,吃完了再来添。大队辅导员常杰介绍说,第一次吃鸡翅,有个孩子吃了8个!“今后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也会提醒,不能过量。”二联学校有一个“体重控制项目”,合理饮食也是其中一项要求。
小小一顿“自助餐”,体现出了“儿童利益最大化”的理念。另外,刘校长还在其中发现了很多德育教育的点。“比如排队、守序等行为规范,又如相互谦让、适量取餐、光盘不浪费等用餐礼仪,以及清理餐桌的习惯……这些都可以结合实际对孩子们进行教育。”
“前一阵,孩子回来说学校开始实行自助餐,我曾经怀疑。”五(2)班李傲楠的妈妈陆女士说。后来,孩子每天回来就细数学校今天供应哪些菜,哪些点心,又看到老师们发在群里的照片,家长的心终于放下了。
记者了解到,尽管餐费只有11元,但由于减少了浪费,供餐单位并不亏损。有关方面准备今后将这样的“自助餐”,在更多有条件的学校推广。 首席记者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