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来到上海十院,听武忠回忆了事件经过。2017年12月2日,他从实习单位十院请假,乘坐从上海出发到成都的K1156次列车,回湖北医药学院复习,迎接20天后的考研。3日凌晨1时许,列车突然响起求助广播。武忠开始思想斗争,作为医学生,救死扶伤的天职早已镌刻脑中;但自己经验尚浅,万一搞砸怎么办?
他意识到,假如没有人挺身而出,母婴可能会发生危险。自己在产科实习过,了解分娩的基本操作流程。他立即向乘务员表明身份。武忠回忆道,产妇半蹲在狭小的厕所间,羊水已破,由于是经产妇,刚询问病史,产妇稍稍站立,男婴就分娩而出。
但是,仅啼哭了一声,男婴就不再出声。“新生儿可能呛到羊水,引发缺氧!”武忠一边指导乘务员清理男婴呼吸道,一边吩咐其他人去拿医疗器材。在等待的时间里,武忠给男婴做了个简单检查,随机1分钟APGAR评分9分。他拿起干净的被单把孩子包裹好,同时嘱咐产妇“攒点劲”,准备娩胎盘。
乘务员带来的急救箱里只有两把止血钳、一些碘伏棉球、一把日用剪刀。武忠为婴儿消毒、断脐后,又帮忙把产妇抬至最近的卧铺,搭建了临时产房。十分钟后,胎盘顺利娩出。
武忠满头大汗,衣服裤子上溅了大片血渍和羊水。这一切完成后,他回车厢换了衣服,再次来到产妇床边,向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并为男婴的断脐处再次消毒。“车厢里的人啧啧称奇,可我的心一直悬着。”武忠说,看着产妇状态平稳,自己却没了睡意。铁路部门得知情况后,一路让K1156列车畅行,列车提前了16分钟到达最近的襄阳站,母子被送到站台上等候的救护车。
回到十堰的最初几天,武忠牵挂男婴,直到收到产妇丈夫发来的报平安消息,才长舒一口气。原来,产妇是四川达州人,足月后想回老家生孩子,不料途中分娩。
考研结束后,武忠才有空在微信上写下《诞生在列车上的小家伙》一文,故事在医院渐渐传开。十院妇产科副主任周健红说,在医疗场所以外的地方分娩,容易造成感染、产后出血等。一个医学生独立完成这一系列流程,且基本符合操作规范,相当不易。而他能在列车上冒着风险挺身而出,这本身就具备了一名好医生的品德。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