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车企造假就该受罚
纪玉
  纪玉

  环保部近日通报了对两家汽车生产企业开出的罚单,这两家车企违反大气污染防治制度,均有生产超标柴油车的行为,其中一家还被查出在污染控制装置上弄虚作假。两家企业被罚款共计近4000万元。

  OBD(车载诊断)系统能从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汽车是否尾气超标,属于污染控制装置,是控制车辆达标排放的最关键部件。相关车企正是被检出OBD系统不合格而受罚。“篡改软件程序,屏蔽OBD系统”,车主在使用中能省下成本,但会造成严重污染。这些年来,随着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提升,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在加强,一些车企为“应对”监管,造假手段也越发隐蔽。去年的一项柴油车专项检查中就发现,在车辆硬件上不安装后处理装置的“初级造假”基本杜绝,但“高级造假”——软件造假——来了。

  说到车企造假,就会让人想到2015年的德国大众公司“排放门”丑闻。当年,美国环保署发现大众在柴油车上安装作弊软件,车辆在尾气排放检测时能以高标准过关,但真正上路行驶时,排放则会超标。截至去年9月,大众为“排放门”投入的善后费用接近300亿美元。去年12月,大众在美国的原高管施密特因参与造假,被美国法院判处7年监禁。

  此次国内车企因OBD系统造假而受罚,具有标杆意义。这是对汽车行业发出明确警示:造假行为不能做。软件造假,是制造出“达标”的假象,实际的排放“照旧”,如果放任这种行为,何谈机动车减排呢?对于一些车企逐渐“升级”的造假手段,监管要及时跟上。惩戒造假行为,既是为了防治大气污染,也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否则,守法企业就要吃亏。

  车企造假,是环保造假问题的又一个表现。比如,环保数据造假,就曾受到广泛关注:有的企业篡改伪造监控数据、设置“阴阳台账”;个别地方为让监测数据合格,竟使用洒水等荒诞手段……环保越来越严,在这样的压力以及利益驱动下,难免有人想到以歪门邪道逃避监管。然而,环保容不得造假。纵容造假、被表面“达标”所蒙蔽,受损的是公共利益,离环境保护的目标也会越来越远。对于各种造假行为,要有火眼金睛,也要有实际的惩戒手段,形成震慑效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杯光夜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 健康·广告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坚决听党指挥 聚力练兵备战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车企造假就该受罚
建设一流现代民兵力量
市政协举办新任委员培训班
明早仍“冻人” 后天起回暖
今年网上兵役登记启动
美国版要闻A02车企造假就该受罚 2018-01-11 2 2018年01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