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天里的猪油菜饭
杨忠明
  杨忠明

  天寒地冻,到福州路老半斋酒家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猪油菜饭,从头皮暖到脚底心,哈哈,夸张点说,走在路上脚底下的冰雪也会融化!“菜饭”上海人叫“咸酸饭”。美食家“玫瑰公主”说:“从前宁波家里人经济条件差,烧菜饭可以省了买小菜钱,煮菜饭要用熟猪油、盐、味精、青菜,先要热锅煸炒,再加开水和好米同煮,加点咸肉香肠味道更佳,用农家铁锅,柴爿烧出的菜饭锅巴又香又脆,这是儿时的老味道。”

  据说沪上第一家菜饭店是租界里一位家庭煮妇创办的,她用青菜、猪油,太湖大米烧制后出售给拉车的脚夫,老弄堂里的平民吃,大受欢迎。后来在今天的湖北路88号开出一家“吴记菜饭店”,老板名叫“吴永泉”,经营的就是“猪油菜饭”,配备的浇头菜很简单,红烧脚爪、四喜肉、蜜汁排骨、狮子头、酱汁肉等。脑子特别灵活的上海人一看,吴老板菜饭生意火爆,周边几家抢生意的菜饭店冒出来啦。

  上海美味斋菜饭店,最早是淮安人陈炳坤开的小面摊,1926年盘下福州路半间门面,开了美味斋菜饭店,大米从上海城附近的松江、太仓等地运来,饭里放青菜、猪油等作料,烧出的菜饭雪白晶亮,猪油香味飘到街上,引来大批食客,还有从无锡等地买来的黑毛猪肉,烧的四喜肉、红烧排骨、脚爪,烧的入味微甜,最令人激动的是往菜饭里浇上一勺红烧肉蜜汁,再来一碗面筋百叶汤,喝汤吃饭,此生至乐也,上海人称美味斋菜饭店为“菜饭大王”。上世纪七十年代某日,陆康先生说他有个朋友叫张炜,其嫂嫂在店里当会计,陆康就带我们几个小伙伴去美味斋吃菜饭,饭局设在顶楼仓库,我看见旁边放着一锅豆沙,半缸熟猪油,大米,青菜等饭店备货,还有一只猫咪在旁边看着我们。记得那一天吃的是清炒鳝丝、八宝鸭、酱汁肉、蟹粉狮子头、煮干丝、炒虾仁、雪菜炒冬笋等佳肴是店里大厨特别烧给我们享用的,最后,一人一碗猪油菜饭压阵后大家打着饱嗝扶墙而回。

  从前来美味斋吃菜饭的食客,有的是平民百姓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多吃些饭,浇头少些无所谓,因为浇头是另外掏钱买的,也有老吃客来吃猪油菜饭只是看中这里好吃的熟菜。有的店家菜饭里放有许多作料,青菜、香肠、瘦肉、火腿,菜饭油水足,入口香,一角一碗,菜五分到一角一盆,深受普通市民和拉黄包车、推大车、码头工人青睐,饭上可以加钱买浇头,什么脚爪、百叶包、油豆腐塞肉、四喜肉、上海红烧肉、狮子头、辣酱、小排骨、面筋百叶汤、脚爪黄豆汤、酱油蛋、酱汁肉等,青菜碧碧绿,米饭亮晶晶,猪油喷喷香,价廉物美,肚皮饿得慌的人可以吃上五大碗,这就是上海菜饭的魅力所在。老上海有菜饭帮,饭店最多时有五百多家。四马路、五马路、东新桥、大新街、浙江路一带最多菜饭店,菜饭摊,有小醉天、大乐意、叙雅、味芳、全兴康、维雅、胜鸿泰、美丽等许多店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5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6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生态上海·专版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3版:新民教育/健康E题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冬天里的猪油菜饭
学会欣赏人
代代相传腊八粥
迎新四首
我与“上海文化”的三次美丽相遇
美国版夜光杯A18冬天里的猪油菜饭 2018-01-24 2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