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代代相传腊八粥
梁惠娣
  梁惠娣

  一年四季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的汤圆让人吃出喜庆的味道,端午节的粽子让人吃出怀念的味道,中秋节的月饼和除夕的年夜饭,让人吃出团圆的味道,而腊八节的腊八粥,则让人吃出温暖和亲情的味道。

  小时候,我最难忘的是奶奶熬的腊八粥的美味。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熬腊八粥的材料相对不多,可奶奶仍然能熬出好吃的腊八粥来。她用自家种的红米、糯米、黄豆、黑豆,加上番薯、芋头,再放上红砂糖,熬成的腊八粥,香软、甜糯、绵滑,那时候,馋嘴的我能一口气吃五碗。奶奶熬的腊八粥,是我童年时光里最温暖的记忆。

  当我稍长大些,是母亲为我们熬腊八粥。那时候,她早早地将粳米、糯米、黄豆、赤小豆、绿豆、芸豆和桂圆肉等这些用料准备齐全,并按比例配置。按照母亲的习惯,腊八粥在腊月初七晚上便开始做了。先将不易煮烂的如黄豆、赤小豆和芸豆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粳米、糯米和绿豆倒入锅内一起煮,待锅开后,再用微火煮。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再把桂圆肉倒入粥内搅拌均匀,继续细火慢炖。熬的过程,母亲还不时用长长的木勺来回搅拌,随着母亲的搅动,锅里的粥越来越稠,越来越香,顿时粥香满屋。母亲熬腊八粥的情景,总会使我想起一首诗来:“把清淡的日子,用心熬得又浓又甜。一碗香甜,家的温馨,随热气升腾。”母亲用一夜时间精心熬出的腊八粥,就像一朵五色花,红黄白绿紫相间,既好看又好吃,令我食欲大振,每次我都呼哧哧地吃上好几碗。

  梁实秋在散文《粥》里说“腊八粥是粥类中的综艺节目”。他在文中这样描写熬腊八粥的场景:“我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勇爹爹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钢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胡桃、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粘锅底。两锅内容不太一样,大的粗糙些,小的细致些,以粥果多少为别。此外尚有额外精致粥果另装一盘,如瓜子仁、杏仁、葡萄干、红丝青丝、松子、蜜饯之类,准备临时放在粥面上的。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地喝个尽兴。”

  现在的腊八节,轮到我为家人熬腊八粥了。老公不喜欢甜食,我便特意为他熬咸香的腊八粥。先将糯米、菱角米、栗子、薏仁米等浸泡、洗干净,然后放进紫砂锅里熬煮熟透,再加一些蔬菜、葱花碎,再撒上一点盐,咸的腊八粥就做成了。我为女儿熬的腊八粥,用黑糯米、薏米、绿豆、桂圆、莲子、银耳、红枣、百合、山药等,还特意加了瓜子仁、松子仁、核桃等有利于智力发育的材料。吃腊八粥的时候,老公一边吃一边称赞我的手巧。平时爱挑食的女儿,这时也吃得美滋滋的。

  又到腊八粥飘香时。我在精心准备今年熬腊八粥的材料的时候,又想起了奶奶和母亲熬的腊八粥的味道,一碗温香绵软的腊八粥,承载着代代相传的人间亲情与温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5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6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生态上海·专版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3版:新民教育/健康E题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冬天里的猪油菜饭
学会欣赏人
代代相传腊八粥
迎新四首
我与“上海文化”的三次美丽相遇
美国版夜光杯A18代代相传腊八粥 2018-01-24 2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