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洋房里 “良辰”时光
枕靠四川北路,在僻静的武进路上,一间装修精致的钟表店,记录着光阴的故事。
良辰钟表店,取老板江国良名字中的“良”和“时辰”中的“辰”,组合在一起,有“良辰吉时——美好时光”的意思。今年59岁的江国良,在1978年开了这家钟表维修店,作为中国第一批个体户,至今已经营了40年。
别看这里店面不大,故事却不少。30多年前,一名美国记者在上海路过江国良的小店,拿出一块有些年头的怀表询问能否修理。或许是走了好多地方没人肯接修,他本不抱希望。江国良不但愿意尝试,最终修好后还分文未取。
经过多年经营,小店规模不断扩大。如今来此维修的有以前上海人家常用的机械老闹钟,有百余年历史的外国老挂钟,更多的是眼下流行的各式名表。“择一事,终一生”,江国良说,小店就是要努力把每一桩事做到极致。
一针一线 海派味道
在繁华淮海路的“背后”,僻静的长乐路上有一个名声在外的“旗袍王国”,靠着藏在一针一线间的“特色”二字,人气至今红火。
瀚艺旗袍店,外观并不起眼,里面却大有乾坤。在店内负责量尺寸的朱进友师傅今年57岁,在长乐路的旗袍店工作十几年,如今已是门店经理。为了让旗袍衬出凹凸有致的身材,上下需量出24个尺寸。这样讲究而地道的制衣方法,现在已不多见。除了量体,之后还有制版、手绘、刺绣、裁剪制衣等多道工序,一件旗袍的精致,贵在所花的心思里。
“人家说长乐路造就了旗袍店,其实是旗袍店造就了长乐路。”在朱进友看来,街的名气和店的人气,相辅相成。从陕西南路到茂名南路的这段长乐路,聚集着17家旗袍店。“小”店背后,是几代上海裁缝铸成的金字招牌,更是顾客口口相传的经典和考究。
朱师傅说,手工的东西和机器制作的东西,差的是由一针一线传递出的细心和温情。
阿婆小菜 儿时记忆
进贤路,这条300米左右的小马路上,聚集了四家本帮菜小馆,兰心餐厅就在进贤路靠近茂名南路的一头。主打本帮菜特色的小店开了31年,从菜单、口味到环境,基本都保持着当年的模样。
店主唐秀琴今年77岁,开店创业时,已是46岁快退休的年龄。他们一家是上海本地人,又喜欢烧菜,因为生活困难,下决心开饭店试试。唐秀琴说,开店很累,有时累得“走路都要打瞌睡”。
但十几年烧下来,当年不被看好的小饭店成就了事业。进贤路“本帮菜一条街”的名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食客。其中,有想一尝上海菜的游客,也有怀念小时候家常味道的本地人。
去年底,进贤路被纳入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综合整治提升试点区域。经营了几十年的兰心餐厅,迎来了一次升级改造。看着小店里外都更干净了,唐秀琴心里也高兴。因为有很多回头客,所以唐秀琴说进贤路上的老店她会一直做下去。
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萧君玮 徐鸣慧
首席记者 陈炅玮
无论是形成聚集特色优势的进贤路本帮小馆、长乐路高定旗袍店,还是凭借工匠精神在武进路上默默打拼出一片天地的钟表店,传承海派精神、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无疑是这些后街小店的立足之本。
后街小店增加了城市的韵味,也成了上海“打响四大品牌”鲜活而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