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估值不断在下调
这次小米集团IPO可谓一波三折,先是准备赴港上市和发行CDR同步,最终决定分步走,这次只在香港股市发行新股,成为港股市场“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的首家上市公司。
定价估值方面也一直在下调,一开始市场预计小米的估值是千亿美元,但实际上,小米集团这次全球发售21.8亿股,最终的发行价为招股价下限每股17港元,净筹资240亿港元。以IPO发行价计算,小米估值约543亿美元,比原先的预计少了一半。
新股认购也没有出现火爆场面,国际配售部分仅获轻微超额认购,公开招股部分获得约9.5倍认购,和去年阅文集团620倍的超额认购相差很远。
市场认购积极性不高为小米破发埋下了伏笔,实际上上周五的暗盘小米已经破发,由此,昨天小米在港交所上市以16.6港元开盘市场并不奇怪,开盘后半小时股价最低跌至16港元,此后有所回升,但最高也不过是17港元的发行价,最终报收16.8港元,较发行价下跌1.18%。总市值为3759亿港元,约479亿美元,估值进一步下降。
A股市场“独角兽”回落
小米上市首日破发显示出“独角兽”的风险,实际上,几只“独角兽”股票被追捧后都显示出风险,比如,港股市场上,去年11月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上市,上市首日由55港元大涨到110港元,但如今股价只有76.65港元。
A股市场上去年底以来共有4只“独角兽”股票上市,首先是去年底三六零借壳上市,股价先是一路大涨,但是,今年2月底股票正式更名为三六零后,股价却从65.67元开盘价一路下跌到昨天的28.03元,4个多月股价腰斩有余。
另外3只IPO的“独角兽”股票,工业富联(601138)上市只有3个涨停板,随后从最高的26.36元一路下跌,昨天报收17.47元,略高于16.52元的上市开盘价,比13.77元的发行价只高了27%。药明康德(603259)也从最高的138.87元跌至昨天的98.68元。宁德时代(300750)表现相对较好,昨天报收71.55元,与最高的75.55元相距不远。
可见,不能因为“独角兽”就盲目买入,“独角兽”的风险一点也不亚于其他股票。
未来成长性成为关键
“独角兽”公司是新经济的代表,的确很多都是优秀公司,小米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668.1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146.25亿元,增速很高。从净利润看,小米2017年亏损438.89亿元,这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上市后优先股将转换为普通股,今后这笔实际上不存在的账面亏损将消失,小米2017年的经营利润实际上是53.61亿元。
A股几家公司业绩增速更高,如宁德时代2016年和2017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6%和36%;药明康德最近2年业绩增速分别为179%和26%。
但是,“独角兽”公司由于受到市场追捧估值都比较高,就说小米,即使按2017年53.61亿元的净利润计算,目前市盈率也接近60倍。A股市场上宁德时代静态市盈率40倍,药明康德静态市盈率高达84倍。
“独角兽”估值实际上都不便宜,关键是未来能否保持高成长。但市场竞争激烈,而且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谁也不能保证这些“独角兽”企业未来一定会继续高速增长,一旦没有达到大家预期,较高的股价就会产生风险。所以,投资“独角兽”企业也要防范风险,相对来说,如果股价合理未来机会就较大。
首席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