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塞缪尔·巴伯遇上郑愁予
张 梅
  张 梅

  一年内与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的代表作《弦乐柔板》两次邂逅,一次是在2017年年底东京爱乐交响乐团的“太平之夜”演奏会上,另一次是在2018年初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的面具默剧《梦幻剧团》中。 

  塞缪尔·巴伯(1910一1981年)是20世纪美国重要的现代作曲家之一。巴伯的母亲是一位钢琴家,受母亲的影响他6岁学习钢琴,7岁学习大提琴,8岁开始即兴作曲,并学习理论作曲。1924年,巴伯进入“科尔提斯音乐学院”接受正统的音乐训练,巴伯的作曲风格带有19世纪后浪漫主义的色彩。

  这首《弦乐柔板》是巴伯1936年创作的《B小调弦乐四重奏》的一部分,1937年,巴伯把它从弦乐四重奏里剥离出来,扩写成可以为管弦乐团独立演奏的小型室内乐作品。1938年11月5日,这首作品由阿图罗·托斯卡尼尼指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首演。尽管巴伯写过许多更为伟大和重要的作品,但就声誉或广受欢迎的程度而言,这首弦乐柔板更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后,电台在向全国播放讣告时播放了这首曲子。许多为世界知名人士举办的纪念音乐会上也经常演奏这首作品。 

  听这首曲子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百无聊赖,恹恹欲睡,巴伯的《柔板》在灼热、浓稠的空气中破空而来,如一泓清泉,势如破竹。曲子开头,十几秒安静的持续音符一出现就奠定了这首柔板不能自拔的忧伤基调。小提琴率先起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则在一旁连续发出沉重的音符,犹如深深的叹息。呈示部持续将近两分钟,然后随着乐团的不同演奏部开始变换角色,曲子的强度也开始增强,7分10秒到达高潮后戛然而止,短暂的沉寂后,重新恢复到肃穆庄严的开始主题,最后连续不断的和弦渐渐归于平息。 

  好的音乐与好的电影是彼此的成全,巴伯的《柔板》在电影《野战排》里出现时,音乐所表达的悲悯情怀与电影情节的铺排融合得无以复加,结合得天衣无缝。这段旋律悲悯得像古诺的《圣母颂》,平静得像马勒的《第九交响曲》,小提琴的乐音绵长悲戚,如长河落日,大江东去,气势磅礴,震撼心灵!最后,曲子又回到开头低沉深厚的弦乐与哀思之中,重新开始生长与死亡的轮回。同样,这首《弦乐柔板》也出现在电影《现代启示录》里。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嗒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1954年诗人郑愁予在他的诗《错误》中这样写道。一个东方现代诗人,一个西方音乐奇士,巴伯与郑愁予在20世纪风雨飘摇的时光中相遇,江南雨巷氤氲着的千古诗情与大洋彼岸雄浑深沉的弦乐遥遥对望,彼此倾听,诗与音乐相互映衬,不谋而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伏尔加之波
   第A17版:伏尔加之波
   第A18版:伏尔加之波
   第A19版:伏尔加之波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专题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广告
阿德尔曼夫妇
暑假的意义
当塞缪尔·巴伯遇上郑愁予
银行家的人文精神
书法
法比大战
清凉董岭
美国版夜光杯A20当塞缪尔·巴伯遇上郑愁予 2018-07-11 2 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