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生之用处
张炜
  张 炜

  我们从生命的角度去分析一个人的文字,是理解美文最重要的途径。它记录生命,从生命出发,又回到生命,是生命的自语和对话。如果从这些诗文中读出一个生命的内质,其余一切都好理解了,修辞研究等等也就简单多了。

  “文章千古事”,即因为文章是了不起的生命之痕,是生命的指纹。这指纹在人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

  李白和杜甫是“书生”吗?当然是。有一句话流传很广,叫“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是一个人被大量的书面知识所困,一辈子也就没有大的作为了。这其中有说得对的部分,即严格来讲,苦读是伤气的,而这个“气”不是一般的“气”,是维系着人的心智体魄各个方面的。显而易见,一旦伤了这个“气”,也就失去了生命的冲决力,无胆无魄,什么大事都做不成——或许心里明白怎么做,但行动力毕竟差了一些。

  可是李白和杜甫的行动力却一点都不差,他们上京下府,在社会层面上看也十分活跃,而且活动半径很大。勇于接触一些很难接触的人,这是看一个人行动力如何的重要指标。

  看来当年的书面知识并没有伤害李杜二人的“气”。

  至于“书生”本身,那倒是一个基本条件,是做大事情的前提。身为“书生”而没有伤“气”,可能才是最重要的。相反的,如果一个人不是“书生”,做任何大事业都要先打个折扣。首先要是“书生”,其他可以另说。大政治家、大商人、大慈善家学问家,一般都是“书生”所为。连一个“书生”都不是,还能指望他什么?大格局大境界往往是谈不上的。严格地讲,单就从政而言,在现代社会,在正常的人文社会里面,不是“书生”,就很难做“治”的工作。

  在古往今来的各种“吏”当中,“书生”往往是清廉的。清廉好办,“书生”最容易做到,但有为就必须有勇气了。这里又说到了“气”。被书伤了“气”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有人会说“书生”好像什么都懂,但政治上大半是幼稚的。所有关于“书生”的议论都是嘲笑这一类人,嘲笑他们从政的简单和低能。其实这可能是误识。

  “书生”的清明细腻决定了其洞悉力和把握力的强大,但唯有一条:一旦被书伤了“气”,作为也就没有了,因为行动力没有了。

  总的来看,即便是一个冲动的艺术家,比如李白这种人,也比那些玩弄权术者在政治上更成熟可靠。安顿民众的生活必须是超越个人利益的,需要达观和理性、没有私心。

  李杜既然没有被书伤“气”,而且仍然那么热衷于政治,为什么最终却没有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

  答案也许是清晰的,即因为他们的这种“气”仍然过多地注入到了纯粹的政治本身,而没有专注于“人事机心”。这正是他们最可爱的方面。

  可见“书生”之好,就是他们的人文关怀力。如果一个书生读书即为了做官,满脑子都是功利心,那就真的是“百无一用”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专题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法谭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书生之用处
我不知所云的讲话
破晓时分
盐城吕内堡 (布面丙烯)
狂放的蓝色
“奇葩”目睹记
冬笋
美国版夜光杯A19书生之用处 2018-12-07 2 2018年12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