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收费处,队伍排得很长,在我前面的是位五六十岁模样的女士,身上斜挎着一只大包,右手捏着一叠单子,左手却横举着,像是刚刚采过血。她东张西望,突然对着排在这支队伍后面的一位女士招呼起来。听对话,两人好像是邻居。
咦,侬勿是刚刚出院么,哪能又来了?
哎哟,昨天我又差点死过去……
哪能搞的,支架不是装好了么?
唉,吃蟹吃出来的,昨天人家送来廿只大闸蟹,老头子只许我吃一只尝尝味道,说医生关照过的,我这种毛病要忌膏脂厚味,我最欢喜吃蟹黄蟹膏了,吃一只哪能肯?
那你吃了几只?
讲出来你不相信,我吃起来就刹不牢,一下子吃了五只,啥人晓得到了夜里,手脚开始发麻,头也晕了起来,吃了点药总算熬过来了。早上我说要到医院里来,老头面孔铁青不睬我,我就自己赶过来挂专家门诊……
说到这儿,这位拼死吃大闸蟹的奇葩女士竟嘻嘻笑了起来。周围听的人也笑了起来,只听那位邻居呼应说,现在正是吃大闸蟹的辰光,吃一只确实不过瘾,昨天我买了十只,我那小孙子也一下子吃了两只半……
目送这位“奇葩”付完账离开后,听到那位邻居自说自话又叨了两句:管不牢嘴巴,有的苦头吃了。
突然感觉这位邻居也是奇葩一枚,此话为啥当面不说,刚才竟还顺着那位“奇葩”的话头呢?
想起我居住的小区里,有位七旬大妈,衣裳常常翻花样,白发染得墨黑。大家夸她年轻,她听得眉开眼笑,头发染得更勤了。有位阿姨有一回忍不住劝她头发少染染,告诉她染发剂里的苯吸收多了容易得病。她听后竟气呼呼地对那位劝导者说,怕点啥?不染头发的人照样生癌!
微信朋友圈里,一些拍得毫无美感的景物照,不讲构图全无章法的人物照,照样收获赞声一片。有些错字屡现,文理也不通的所谓美文,因为是熟人所发,也照样送上掌声。
不少境况下,真心实话的劝导和纠错,往往遭遇一鼻子灰讨人嫌招人恨,虚情假意言不由衷的奉承话,却收获了对方的欢迎与好感。讲真话如此冒险,谁还愿意多讲呢?不需要付出成本的花言巧语漂亮话,能讨人欢心,也会让人觉得又何乐不为呢?由此想来,那位也属“奇葩”的邻居,是否也曾遭遇过因讲老实话撞南墙后而变得乖巧了?然而,中国历史上“扁鹊治病”的故事能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总有它警示世人的积极意义吧。
前天傍晚散步时,迎面过来一个小学生,胖乎乎的脸上留着一块刚刚吃过东西后留下来的污渍。我招呼他:小帅哥,脸上弄脏了知道吗?他抬手往脸上抹了一下,我取出一张纸巾递给他。他擦拭后向我弯腰一鞠躬,道了声谢谢,又挥挥手补了一句:再见!蹦蹦跳跳往前走了。这时不远处有位背着书包像是孩子奶奶或外婆模样的妇人,加快脚步赶了上来,警觉的目光朝我瞟了两眼。随即听到她厉声质询孩子的声音:关照过你不要随便和不认得的人讲话,刚才你和陌生人讲了点啥?
这一老一少,亦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