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生命馈赠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妈妈无偿献血者的自白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宗明在本市世界献血者日会场外与赵亦沁亲切合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各位志愿者朋友们:

  我是来自静安区的一名普通退休职工。今天这个演讲,本来我是想推荐我们区8090后的年轻人,因为当大多数同龄人都把业余时间用来打游戏,谈朋友的时候,我身边的这些年轻人,却心甘情愿不求回报的把自己的时间用来奉献爱心从事公益活动,单从这一点上,他们就是我的“前辈”,值得我去学习。从20年前第一次卷起袖子,至今我已参加自愿无偿献血几十次,单采血小板5次,累计献血量超过10000ml。

  我有很多奖牌,比如中国红十字总会颁发的“生命奖牌”、“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上海市白玉兰奖”“感动静安十大女性”等等。但是今天站在这里,我想说,最令我自豪不是这些奖项,是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在对社会公益事业进行奉献时,内心的喜乐平和。

  作为一名招募志愿者,现身说法是经常的事。在献血招募的现场,往来经过的市民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女性同胞们问的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听说献血会发胖,这是真的吗?”每当这时我就跟他们说,我每年坚持无偿献血两次,每次400ml,如果献血会发胖的话,那你看看,我是不是要减肥了?在现场大家的哈哈大笑中,问题就这么回答了。

  有时我的儿子会问我,你为什么不在家看看电视剧,跳跳广场舞什么的呢?我就会跟他讲起我献血的初衷。

  我的少年时期,是我们国家的一段特殊时期。我们家受到了很大冲击,抄家是家常便饭。那时我心里就会反复地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麻木冷漠到那种地步?为什么互不相识的人会互相伤害?

  此后,我一直在想,等我长大了有能力了,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能量,去尽可能多地化解这种麻木冷漠,去点燃爱心让陌生人之间互相信任温暖。

  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偶然机会,我走过南京西路成都北路上海市血液中心。看到从医务人员到正在献血的、已经献完血的献血员,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健康而满足的笑容,那种笑容不是最灿烂的,但是却准确无误地深深震撼了我,至今我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出那种感觉,但那种感觉一直到现在都感动着我。我顿悟,这就是我力所能及有能力付出的爱心。让我一直坚持无偿献血。

  自2009年,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宣传招募总队以来,我又开始投身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工作,在招募工作中作为女性志愿者我更能发挥性别优势,对热心献血者进行引导服务。

  今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安全血液挽救母亲生命”,这个主题让我对自己的所投身的无偿献血工作有了不一样的感悟。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捐出的一袋血,能够挽救的是谁,他可能是一个刚考上大学的学生、一个年近不惑的单位领导、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当然也有可能是沉浸在初为人母喜悦中的准妈妈。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可替代的角色,关键时刻的安全血液也一样无法替代的。在平时的招募中,我发现经常会有妈妈带着孩子、准妈妈带着老公前来无偿献血,妈妈一边献血一边跟身边的孩子说着公益是一种美德,而孕妇们则说,孩子是这个世界带给他们的爱,他们也要用血液回报给这个世界以爱。

  可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次我在献血车旁进行招募的时候,一位衣着讲究的中年男士经过。他笑嘻嘻地说:“我不会给别人献血的,如果我需要用血,我可以用钱来买。”我微笑的回答他:“先生,首先,来我们这里自愿献血的公民从来不是为了得到而付出;其次,大家都有你一样的想法,那你买到的只能是自来水。”

  在数次接受采访中,在跟我的8090后小伙伴们讲授志愿者经验中,在与献血者的聊天中,甚至在我的演讲一开始,我就说过这句话,现在,我还要用这句话来作为演讲的结尾:我只是一个最普通的人,做了一些最普通的事情。我希望我们中,有更多的普通人,来一起做这件普通的事。”

  注:本篇文章为赵亦沁在上海市2014年世界献血者日大会上的发言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业主周刊
   第03版:业主周刊
   第04版:业主周刊
   第05版:业主周刊
   第06版:业主周刊
   第07版:业主周刊
   第08版:业主周刊
   第09版:业主周刊
   第10版:业主周刊
   第11版:业主周刊
   第12版:汽车社区
   第13版:血液与生活
   第14版:综合新闻
   第15版:生命馈赠
   第16版:科普园地
“献血达人”怕熬夜影响献血 忍痛割爱“不看”世界杯
一位妈妈无偿献血者的自白
社区版生命馈赠15一位妈妈无偿献血者的自白 2014-08-06 2 2014年08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