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风筝制作原始材质和方法的长龙风筝;镶嵌五彩族徽的长幅布匹;孕育舞狮文化的个性书签;传达茶马古道的品牌包装……这里便是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0级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设计展。会展现场,年轻毕业生们的创作作品琳琅满目,他们的创作主题、内容、风格虽然完全自定义,但不少作品却不约而同地聚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
聚焦民族
“我国的设计学者越来越受设计大国的设计风格影响,盲目学习国外的风格与手法,而常常把深厚的民族文化所忽视,一直以来民族才是永恒的题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图案的现代演绎设计者郭家昕如是解释自己的选择走“中国风”的原因,无独有偶,现场20余幅作品中,有超过半数的作品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创作蓝图,例如中国的茶文化、中药文化、上海的旗袍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等等,依托于家乡或是民族传统文化,学生们淋漓尽致地将其糅合于自己的品牌包装设计中,并期待有一天能够推广于市场的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也发扬光大。
在郭家昕的展台上,采用的是五彩斑斓的连续性民族纹饰图案的大布报,其优势为在整体关系统一的情况下又富有6种不同的变化,彰显大气高雅。桌面的布置采用区域分配,相关类型的载体归为一类,有族徽图案的丝巾、明信片等衍生展品。地面上则是印染彝族的马缨花、八角花;鄂伦春族的万字纹、水波纹等族徽的灯具、抱枕等家居用品,期以让观众在生活中感受到民族文化感的熏陶。这一整套家居设计实际包含了作者的忧思:“我妹妹有一次问我保安族是不是都是做保安的,哈尼族是不是都叫别人哈尼。这些问题让我哭笑不得,所以我想将这次毕业设计的主题定在族徽,就是因为我觉得我们年青一代对民族文化的缺失太严重。”
传承传统
民族文化的弥补是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另一要义。在设计展现场,三个围绕茶文化展开的展台上,名为茶马古道的设计从名字上就特别夺人眼球,尽显古朴茶韵。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这不仅是一条汉、藏之间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条彼此文化融合与交流的纽带。
该作品设计者姚晓峰,因为一份在茶馆的实习工作萌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开始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纪录片。他直言:“相比日韩,我国在运用自己的传统文化方面还是显得比较单一,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很多像茶马古道一样的文化遗产依旧沉寂着,没有散发出它的光芒。设计师应该更多地从精神上、思想上、功能上来考虑传统的理念,并运用现代的构成手法将它们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姚晓峰借用毕业设计的契机,主动操刀,设计出这款以茶马古道文化为大背景的茶叶、茶具品牌包装设计。作者首先为作品提炼出茶苗的绿色和黄色,象征着新生的活力和希望,加入棕色和浅棕色具有茶的韵味,并辅之以藏青凸显古朴的整体色彩基调。而作品中最重要的图案元素则选取了茶马古道中重要的藏族纹饰、茶苗、马匹、丽江大水车、吊桥等意象。
实际制作过程中大都是由姚晓峰亲手制作,并选用纸质、木制以及布类等材料,既环保、原生态又与朴质悠久的茶文化相辅相成。“毕业设计只是我未来职业生涯的一个起点,未来我还会关注这些传统文化传承的设计。茶马古道的品牌包装只要做出心意,就不怕现代年轻人会不喜欢,茶文化和茶马古道就会有代代相传的机会。”对茶文化的未来,姚晓峰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