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大学城/百宝箱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逢场必舞”需全身来“品”
  昆曲产生于江苏昆山,原名“昆山腔”。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四大腔”,同属南戏系统。 

  唱腔也有南腔北调 

  即使是这一个单一剧种,也有“南腔北调”,分为“昆山腔”和“水磨腔”。 

  “昆山腔”产生之初是四大腔中最没有影响的,然而它不断改革,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发挥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优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使其在戏曲诸腔中脱颖而出,并吸引了众多文人投入到昆曲的创作中去。其后其他诸腔逐步萎缩,而昆曲则独领风骚。昆曲的这种唱法流传至今,绵延六、七百年,成为现今最古老的声腔。 

  “水磨腔”改造自昆山腔,是昆曲的主流唱腔,由明代嘉隆时期魏良辅十年改革而成。关于“水磨”二字有多种解释。第一种是与食物的类比;苏州人爱吃水磨圆子和水磨汤团,而这种食物柔软细腻的口感正同昆曲舒徐委婉的唱法相吻合。第二种是与红木家具的水磨制作法类比;昆曲的创作过程正如红木水磨一样,越磨越精细。我们单是从昆曲的行当划分就能看出它的精细。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而昆曲却在这五个行当下还有二级甚至三级分类,它们彼此间的台步走法甚至扇子的扇法都不同。这种分工的细致体现出昆曲艺术的专业性、规范化和讲究度。 

  此外,昆曲孕育于温婉的江南水乡,上善若水、“雅”字当头:它像水一样高贵却不张扬,看似含蓄却颇具张力,仿佛只有水能磨出来。

  表演注重唱念做打 

  昆曲表演特点可以概括为“唱念做打”,当然现在的昆曲几乎都是文戏,所以“打”的表演形式已经成为一种过去。大家需要了解的是另外三种。“唱”的要求总共八个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这一要求也需要落实到“念”中。现在许多戏曲演员过分注重“唱”而轻视“念”,这是对艺术的误读。“念”是“唱”的基础,如果没有准确的发音,又如何做到“依字行腔”呢?“唱”自然会少几分韵味。 

  “唱”和“念”发出的音都必须圆润而无棱角,这也是为什么昆曲师傅在教徒儿时必须面对面口传心授、死抠字句发音了。“唱”“念”的严苛发音要求,加上“曲牌体”形式的规定大大束缚了演员的自由发挥和创造,使昆曲没有衍生出其他流派,难得保持了“六百年原样不变”。此外,在念白中,除了丑角以外的所有角色都使用“中州韵”。这是当时的一种普通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带北方口音的“苏州官话”。昆山腔本来只是一地方戏,为了流传更广必须使用“普通话”,所以念白便成为南腔北调的杂糅体,与现在的苏州话差异颇大,难怪很多昆山人惊讶:“我居然听不懂‘昆山腔’!” 

  至于“做”,指的是昆曲的“身段”,即表演法则。昆曲有着“逢场必舞”的特点,它要求演员们用生动协调的动作情态来配合唱曲。为了加强动作的表现感,演员们往往“欲左先右”“欲前先后”,观众们也喜欢这一举一动的含蓄。我们也许注意到,人们看京剧时都会说“听戏”,原因就在于京剧的唱戏经常没有身段动作配合,闭上眼睛即可欣赏;但昆曲需要你发动全身来“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4版:第四维/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百宝箱
   第08版:心灵屋/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创业说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玩出味
   第12版:穷游家/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百戏之祖”的前世今生
“逢场必舞”需全身来“品”
大学生版大学城/百宝箱07“逢场必舞”需全身来“品” 2014-12-10 2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