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导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36条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14年,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年仅12岁,遇难者中有不少在校大学生。谁也想不到,2015年,会以如此悲伤的方式拉开序幕。
这一夜,对所有亲历者而言,都是一场可怕的噩梦。希望他们能尽快摆脱这场噩梦,恢复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去。
失眠50小时
事件发生后的50个小时内,我一直失眠。一闭眼,看到的都是痛苦的表情。
当时我和同学去外滩跨年,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只是感觉到前面的人流量很奇怪,是那种不太正常的流动,因为那天外滩很挤,人流量很大,几乎是被推着向前移动的,但是那段路不知道怎么回事很混乱。(说起当时的情景,他的声音略显激动。)
心里感觉怪怪的,我和同学们打算不往前走了,但无奈被庞大的人流裹挟着向前移动。后来,我们就看见人流中留出了一条路,有人抱着一个身上都是血的人出来了,根本看不清长什么样,好像一动不动。
我在那一刻僵住了,无数个想法转瞬即逝,完全捕捉不到任何信息。当时脑子好像在思考,又好像一片空白。后来因为人群有些许松散,我们也是真的被吓到了。从来没有想过,生命如此脆弱地消失。随后,我们企图远离人群,去呼吸新鲜空气,但是走了几步,又看见一块被清理出来的空地上有几个人,也不知道是生是死。当时的感觉特别害怕,没有亲眼看到的人是很难体会的。第一次这么直接而近距离地接触死亡。回家后,真的是睡不着,总感觉那些人就在我的身边。
直到事情发生50个小时之后,我才在床上翻来覆去地勉强睡着了。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大一学生张毅(化名)
最痛的毕业礼
从河南来上海快3年了,一直埋头学习,还没好好去看过外滩,就想在毕业前去外滩看一下,观赏跨年灯光秀。
我和室友思淼结伴去了。他成绩优异,平时话不多,也不太爱出去走动,是老师眼中的乖学生。他是天津人,已申请了加拿大的博士。我们宿舍3个人,一个去国外读博士,两个都在上海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快毕业了,相约一起去外滩跨年,也算是给毕业的一个礼物。
只是没有想到,这个毕业礼是那么惨痛和沉重。
我们十点多到外滩,先逛了南京路,然后慢慢走去外滩。人太多了,我们走到正对南京路的外滩观景平台,好不容易走上平台,发现人多得根本没有立足的地方,于是我们就往台阶下走。突然,前面一个人下台阶时一脚踩空,后面的人还在拼命往前挤,再加上有的人要上台阶,有的人下台阶,人流对冲,又没人疏导,人群成片倒下。我个子不高,立即闪到一边,思淼却不幸被压在了人群下。
有人叫:“不要再往前走了,往后退,下面有人摔倒了!”但声音很快被嘈杂声淹没,后面的人还在不断向前涌。我大叫同学的名字,拼命扒人,终于找到了思淼。他毕竟是男生,平时也常锻炼。把他拉起时,我感觉他状态还可以,尽管头部有淤青,嘴角也有血。
我们等了五六辆救护车,终于上去了。此时已经过去了40分钟,我一直不停地跟思淼说话,让他保持意识。到了医院后,他被推进急诊室,凌晨三点左右,又被转到重症病房。思淼有严重的脑外伤,肺部受到挤压,两根肋骨骨折,所幸没有生命危险。
——上海大学研究生马华(化名)
保体力不乱动
我和两位同学走到外滩观景平台上的时候,已经挤得一塌糊涂了。上面的人都说不能再上来了,快退后,于是我们又随着人流逐渐沿台阶下去。
悲剧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上面的人实在太多,一直往下挤,我的脚渐渐支撑不住,人被挤得歪歪斜斜,脚也够不到地面,鞋子也被挤掉了。旁边不断有人在喊叫,我左边的人说他还不想死,声嘶力竭;后面的人被压了5分钟后说脚没有感觉可能骨折了,还有人说朋友已经晕了,有人哭喊着说孩子在下面、救救女朋友……
我和其他两位同学的位置还算好,虽然不能动,很难受,但还能保持呼吸。这种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保存体力,不要乱动,也不要去大喊。
事后想想,自己还算冷静,大概煎熬了15分钟左右,双脚早已麻木,上面终于腾出了一块位置,好不容易自己才站起来。
平台上躺着好多人,有些人抽搐着,有些人已没有意识,有人满脸铁青,也有人满脸是血,许多人在哭。大家都在打电话,根本打不通。自己毕竟知识水平不够,早已忘记如何做人工呼吸。幸好,过了几分钟,救护车就来了。
大概凌晨一点多,人走得差不多了,我们才慢慢地下去。地面上全是鞋、围巾、耳机、手机、充电器……我和同学找到了自己的鞋子,他的钥匙丢了。
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自己也是时隔好多年才来外滩逛逛,找一下童年的回忆,没想到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给大家一些建议,就是被压住时一定要保持冷静,乱动只会无谓消耗体力,保存体力是最好的选择。
希望这类事件以后不要再发生了,愿逝者安息。
——上海交通大学大一学生何多(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