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4个书报亭本学期面向全校学生招标,邀请学生组团投标,承包书报亭自主经营、自我管理,体验创业全过程。日前,书报亭的“学生老板”已经从招标方案中脱颖而出,顺利夺标,书报亭也将在四月底换上迷彩装、正红女装、卡通动漫装、活力绿装,与“新主人”一起开门迎客。
“经营门槛低,收益有保障,做书报亭老板,助你勤工俭学,圆你创业梦想,四个字———相当靠谱!”这则《虚位以待书报亭,等你来做小老板》的通告在日前在交大学子的朋友圈内不胫而走。为搭建以文化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平台、利用现有资源提升书报亭的服务质量和文化内涵,上海交大将原来用于商业运营的书报亭收回,面向学生公开招标。招标通告发布的十天内,共吸引了33支团队竞标。“我预想能有十个团队竞标,没想到最后报名的还不少。”活动负责人、交大学生事务管理中心教师陈恩桃称,“从团队组建来看,不少的团队成员跨年级、跨系别。”
参与竞标的团队创业项目多种多样,涵盖校园票务、免费化妆、打印、洗衣、绿植、校园纪念品、二手商品、3D打印、交换空间等等。“能兼顾文化展示、公益服务和创业经营的项目更容易脱颖而出”,陈恩桃说。最终主打国防宣传教育、校园票务文化、校园女性文化以及绿色生态文化的四支团队脱颖而出成功夺标。大学生团队创意经营,线上线下齐开弓,书报亭成其线下实体平台。
“真刀真枪”创业实践舞台
书报亭最开始源于上海高校和青年报等发起的“报纸进校园”活动,主要为学生提供报刊、杂志等售卖活动。“后由科林文化传媒公司承接再把报亭转手给第三方运营,主要提供打印、复印业务。主要是商业化的运营。这种模式从大约2004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学生事务中心陈恩桃老师介绍。
“收回书报亭,首先是因为商业性的运营使得书报亭变得乱杂,这种市侩气息与学校整体的环境氛围不搭。其次是校方希望以此为契机给学生们提供一个体验创业的机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实践的场所。目前学生们的创新实践、文化展示还是依托于教室、逸夫楼、光标楼等临时性的借用场所为主,能纯粹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长期的固定的实践场所还是没有的。所以这次书报亭管理方式的转变更大程度还是为了让有创业创新梦的同学有‘真刀真枪’实践的舞台。”
学校免除学生团队书报亭使用租金,仅需缴纳书报亭使用押金及实际产生的水电费,管理自主权也给予学生,同时在创业上给学生专业的帮助和引导。“很多团队未能中标,并不是因为项目不好,而是因为不适合在书报亭创业。交大正在筹备建立环交大创业生态圈。届时在交大附近有几千平方米空间,无偿提供给学生创业实践。”陈恩桃透露。
谈及学生承包书报亭,自己做小老板可能遇到的问题时,陈恩桃老师回答,“团队经营的理念不同,团队人员调动(毕业等)是可预测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亏本的风险很大。学校除了提供书报亭这个地点之外,将不会再额外拨资金去支持其经营。学生团体自负盈亏。资金周转等全部由学生团体自主处理。因此,如果出现难以为继的问题,校方一定会考虑更换团体。”
国防迷彩亭>>>
加强国防宣传教育、服务交大师生
人流量最密集的二餐书报亭即将换上迷彩装,交大的国防生大队将驻扎于此。为加强国防宣传教育,国防生大队申请了书报亭项目。“每年只有在征兵和军训时有一定的国防宣传,但是入伍并不是一时能够决定的,需要长期耳濡目染的影响。”团队负责人任清宇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我们这样一个主打国防教育宣传的小亭子,能够起到让大家对于军队不排斥、不陌生,更了解国防的作用。”
未来在这个小亭子里,学生们能免费领取国防教育报刊,欣赏军队饰品,小亭子也会配合武装部进行征兵宣传、提供咨询服务。国防宣传之余,国防生大队将致力于服务交大学生,提供小批量免费打印复印、快递领取、饮料贩卖服务。“二餐书报亭位于大二、大四学生宿舍区,附近没有快递领取服务点,书报亭将收取一元服务费帮学生代领快递放置于书报亭,方便附近学生领取。同时,第二餐饮大楼内饮料贩卖点仅有一个,天气逐渐转热,学生们的饮料需求量增大,我们的亭子在二餐附近,可以提供饮料贩卖服务。主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大家提供便捷服务。”任清宇称。
新书报亭将采用勤工助学的模式经营,为家庭困难、学有余力的国防生同学提供勤助岗位,并给与一定的报酬。
可爱卡通亭>>>
创校园文化票务与经纪平台
“拉玛特文化”团队中的三个学生分别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人文艺术研究院的王奕夏是交大“校长奖”获得者,媒体与设计学院的蔡育恒是新媒体研究会首任会长,来自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耿正是大师讲坛前副秘书长。跨年级、跨系别,各有所长,强强联手,这个团队也早已在去年11月获得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
团队曾在交大做过一个样本量过千的师生观演需求的调研。“我们发现了文化演出需求达78%,师生对于学校引入的文艺演出的质量和频率满意度仅为9%,而对于有必要观看高质量文化演出的认可度高达97%。”团队负责人王奕夏对记者称,“然而,学生们对于上海大剧院、兰心大戏院等专业演出场馆的文化演出的信息获知渠道少,高昂的票价也将学生挡在了门外。我们也做了市场销售需求的调研,发现了话剧上座率30%,音乐会上座率50%……”
团队调研发现,学生有观演需求,演出也有推广需求。团队在去年4月成立后就建立了公众号,作为线上推广和尾票销售渠道。与交大等多所学校建立了线下校园代理,推广文化演出项目销售与校园经济业务。
此次申请书报亭,使得团队有了线下实体平台。“我们团队将从票务向业务转型”,王奕夏说,“书报亭将成为学生可以购买尾票的地方,校内大型演出的宣传场所,我们也会邀请校外的演出团体来交大与学生们互动。”团队目标整合校外演出团体、票务公司、校内学生团体等资源,将优质演出项目“请进来”,在校内进行公益演出;推动交大优秀的学生演艺社团或团体“走出去”,开展包装、推广、演艺、经济等服务,宣传交大文化。
亭亭玉立正红亭>>>
打造交大校园内女生最爱驻足的小天地
“交大是个工科院校,女生是少数,我自己比较女性主义,希望为交大女生提供‘变美’的相关服务”。“遇见”团队的负责人,来自媒设与设计学院的博一学生吴斯一称。与“拉玛特”团队一样,“遇见”团队也是一个由本硕博三名学生组成的团队,“我在组建团队时,特地去找了一个硕士生和一个研究生,采用了媒体设计学院和电院的搭配,未来发展在技术上和设计上都有人才。”
“我想让‘美’渗透到交大女生的灵魂,心灵美、外表美、心情美;学习美美的,生活也美美的。”这个正红色的书报亭将提供美甲、化妆、拍照、策划、宣传、性格分析、女性创业、女性文化培训、二手宝贝置换、陪聊、组团、女性文化沙龙等服务,也有与男生相关的暖男黄包车、爱心修理工等公益服务。
“遇见,一切都有可能”,预见,这将是交大女生的一个美美的聚集地。吴斯一称,“希望这是一个温暖的,带给交大女生美丽、自信的小亭。小亭运营后,将在周一至周五13:00-23:00开放。”
活力绿装小亭>>>
绿色氧吧,农业、绿色就在身边
思源爱心服务社团队的成员均来自农业与生物学院,他们的目标就是打造校园“氧吧”。绿室内绿色植物、多肉植物、绿色农产品、绿色果蔬、花卉种苗、种子、芳香精油等现代都市农业产品都将呈现在这个生态书报亭中。“我们全部都是农生学院的学生,希望将科技转化为产业,通过小小的书报亭,在学校内实现‘绿色化’生活方式转化到‘绿色化’消费模式。”硕士研究生王艳艳接受采访时称。
绿色果蔬等农产品销售,依托农业与生物学院浦江绿谷基地,在校园内推广绿色果蔬产品,如黄瓜、小番茄、葡萄、草莓、青菜等。思源社会以志愿劳作的形式参与浦江基地工作,与基地建立合作关系,以低廉的价格从基地进口新鲜、无害的果蔬产品,并以比市售优惠的价格,通过书报亭向全校师生推广。
与此同时,因为目前交大师生购买农学院已市售的绿色产品渠道单一,思源社也希望进一步与基地合作,在校园内推广绿色无公害的农学院农产品,以为学校师生提高生活品质打开渠道,此外,也借此机会推广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让绿色生活引领校园新风尚。”团队成员说。
团队以线下为基础,发展线上外推,结合消费趋势,建立网络平台,为绿色产品经营提供更多渠道。“我们希望一年内能承包学校内学院大型绿化建设和60%学生宿舍绿化”,团队立足校园,营造“绿色化”理念,计划逐步从校园走向社会,将理念付诸实践,进一步推广绿色产业,形成全社会的“绿色化”。
下一步,四个中标团队将与学校签订协议,只要团队承诺不随意增加合同之外的业务,团队将享有最大的自主经营权。团队均已开始筹备书报亭的装修,“学生老板们”表示,四月底,新的书报亭将能够开业迎客。此次书报亭经营期限为一年,期满重新招标。学生团队需每季度向办公室提交经营和财务报告,报告经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