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外合作办学学院上大学是种什么体验?笔者是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现在正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本硕连读,所以,这个问题我想我比较有资格回答。
本来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院会给人一种“土豪学院”的错觉。可事实是,很多人以为我们学贯中英,但我们需要花费双倍时间来学中方课程和澳方课程;很多人以为我们英语不错,但是如果不能听懂,就不能Get到老师的点,有的时候老师讲的冷笑话也有助于内容理解哦。
我们每一天的日程可以是这样的:上一堂课可能还是一身正装、严肃地在做Case Presentation(案例分析),下一堂课可能就换成了左手计算器、右手高数题做演算。也可以是这样的:熬了一整夜,码出几行代码,来不及合上原版书,就急急忙忙地踏着清晨的露水去听一节统计学。虽然学费是其他学院的几倍,但是我们也要更加倍努力地学习才可以顺利通过。
虽然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但是直到我来到澳大利亚继续学习,本科3年的学习使得我很快就适应了西方教育的模式,所以我现在是感激的。
中外交流无缝对接
在澳大利亚,每所大学是会给海外留学生提供Foundation Year(基础入门)的学习,以便更好地选择专业进入大学深造。在爱恩,我们的本科也以基础学习为主,而且第一年都是最繁忙的,每天都有和外教的面对面的交流课,课堂不光有听说读写,还会涉及环境、人文非常宽泛的话题大家互相讨论或是辩论,时不时就会有英语小作文的作业。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学习高数、毛概马哲等一些中文的公共基础课。虽然,也会有那么一两个夜晚会因准备第二天的Presentation(上台演讲)而熬夜,但因为很多时候都是小组作业,所以我印象更深的是大家一起讨论的场景。而Presentation也从一开始的不敢开口到后来的毫不怯场,辩论也能有理有据。正因为如此,我学会了如何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双模式的教育既为我的专业课打下了基础,也开阔了我的眼界。第一年的充实学习,也让我从一开始不了解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到喜欢上了自己的学院和母校。
等到我来到了塔斯马尼亚大学,相同的小班Workshop(工作坊)研讨、每周个人演讲模式、大班讲师(Lecturer)演讲模式也使得我很快就适应并跟上了老师的思路。
大四可以说是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短期的实习让我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一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学院本硕连读的交流项目对于我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海外大学各有各的特色专业,还有研究型和授课型之分,因此要在如此多的选择间衡量,需要一定时间了解。但是,合作办学就免去了这些忧虑,不仅让我提前适应了西方教学模式,也简化了我的申请,将公证、体检到送签缩短至了半年。所以,虽然我的学费高出其他学院,但是一切的付出都让我觉得值得。
体会到宽进严出
在国内时,我大二开始就有专业课了。因为我学习的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环境信息系统方向)专业,所以,专业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比如,商务信息系统、商务和信息分析、编程与问题开发、数据管理这些科目都是上机操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讲师只是阐明一下知识结构,更多的时候我们要自己去查阅资料或是和同学互相讨论。但是所有的课本知识和自学知识都是会用到作业中。
国内学习时,每一节课都会强制要求出席,但是到了澳大利亚,全都都是自主学习,没有人会强制你出席,授课型课程的所有资源讲义、课堂录音和往年样卷都在学校的网上学习系统。即便是因为生病不能出门,也能在家学习,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只是做学习的容器,吸收不利用、不辩证思辨,还是很难通过考试的。来到澳大利亚才真正理解为什么会称国外的大学都是宽进严出。学校提供一切的资源来支持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但是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24小时欢迎学习
塔斯马尼亚位于澳大利亚的最南端的一个小岛,与澳大利亚大陆隔开,塔斯马尼亚大学是岛上唯一的一所大学。第一次进校园,一尊矗立在图书馆门前的孔子像吸引了我的注意,也许正是因为孔子的教育家名声早已远播海外。当时是开学前一周,又被称为Orientation Date(导向教育周),每天学校和学院都会为入学的新生和海外学生介绍各自的学院、每个课程的教室,还会有各类的社团摆摊介绍。这些安排都让学校变得不再陌生。图书馆的底层也被临时用作采集学生照片以及发放门禁卡。
图书馆和学院都是24小时开放的,随时欢迎学习。不过,出于安全的考虑,只有本学院的学生申请门禁才能通过。期末考试因为通宵的学生增多,会安排警卫人员一直巡逻。图书馆的每一层除了藏书还有公共学习的区域,学习区会配备电脑,还设置了供个人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房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网上申请使用用于讨论的房间。虽然几乎都是自主管理与学习,但是一切都看起来都非常的有序。只有前台有工作人员会帮助学生如何借还图书,技术人员帮助解决个人电脑和打印机相连的问题,而且,解决技术问题的都是勤工俭学的学生,他们空闲的时候也会忙于自己的作业。
每到期末,图书馆门前其实并不会大排长龙,因为每一天的图书馆都不会空闲。在图书馆的周围、学院的门前,树荫下,你也总能看得到或是捧书或是讨论的学生。所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修行靠自己,无论是在中国或是西方。
好山好水好地方
塔斯马尼亚大学在塔斯马尼亚的中部朗塞斯顿和东南部港口首府霍巴特各有一个校区。因为与澳大利亚大陆分开,这里像另一个世界,最多的就是山山水水,环境安静,生活平静,节奏缓慢,适合心无旁骛做学问。还记得初来乍到的第一天,目力所及的不是广袤的草原,就是幽深的山谷,还有一望无际的海。因为地势山峦起伏,每天去上学都是一种锻炼。
为了节约资源,这里的公交车是每30分钟一班,每个站台都有时刻表,时刻表分工作日、学期中、周末和节假日,周末或者节假日没有车就只能步行了。有的坡平坦,有的坡光是远望就感觉“直通天际”,所以出于安全考虑,在这里骑自行车都是要戴头盔的,而滑板少年们也是难得一见。
相|关|链|接
关于假期和打工
在澳大利亚,年满18岁之后就要独立生活,所以澳大利亚的学生都是靠自己打工挣学费或是申请助学贷款。海外学生也是可以找兼职工作的,但是为了不影响学业,所以会限制打工的时间。我总是会在超市或是商店看到熟悉的同学,总是会很敬佩他们能够学习工作两不误。有时,我也会在图书馆看到那些早已经工作又再次回到校园的中年人,或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在认真地完成每周作业,动摇的心也会重新又变得坚定起来。
与国内各种公共假日不同,澳大利亚春季学期的公共假期并不多。也有可能因为是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圣诞节和新年都在暑假。但是为了劳逸结合,期中会有一个周末的时间用来调节。每个学院不同的学科也会在期中假期前后有小测验。
因为夏天的到来,澳大利亚的夏令时也来了。夏令时从每年的10月的第1个周日凌晨2点到第2年4月的第1个周日凌晨3点结束,因为夏季昼长夜短,夏令时主要是为了节约资源,我记得小学地理课老师曾经讲到过,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也体验了一下。不过身边爱睡觉的小伙伴都觉得夏令时之后睡眠略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