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建筑女工拒坐公交座椅”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在浙江海宁,空荡荡的2路公交车上,农民工汪珍珍一路站着不坐。有人询问原因,她直言衣裤太脏,怕弄脏座椅,影响他人乘车。朴实的话语瞬间感动众多网友,而公交司机的“尽管坐,脏了我擦”更是让这一事件的“暖心指数”飙到峰值。
报道中的汪珍珍,有着黝黑的皮肤、深深的皱纹、沾满尘土和铁锈的衣裤,也同时拥有一脸质朴的笑容和任劳任怨的品质。她是众多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一个,他们的就业愿望迫切,但因自身条件差、技能单一等原因,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因此,他们被迫选择建筑、环卫等工作环境差、技能要求低的职业。生活在城市的夹缝里,靠双手努力赚钱的农民工,本应值得尊敬,但并没有因为辛劳贡献而获得应有的待遇。挤睡工棚,吃廉价饭菜,喝不洁净的水,被少数城里人有意无意地伤害着,经常遭受歧视和不尊重。但他们始终小心翼翼地为这座城市挥洒汗水,虽然蓬头垢面,却有着朴实的笑容和高尚的品格。
而反观一些“城里人”的行为,诸如“狗坐爱心专座让乘客站着”“地铁车厢内脱鞋”等不文明现象屡见报端。去年网络热传的农民工进图书馆被嫌弃事件,刁蛮女的一句“你还读书?你认识字吗?”不仅伤了那个农民工的心,也寒了所有文明人的心。余秋雨曾经说过,“文明与文化无关”。文明人不等于文化人,同样地,文明也并非始终与经济发展相伴相生。
记得被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的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先生说过,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不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其他读者有权选择离开。图书馆既象征知识和真理,更传递着平等和开放,正如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的诗句所描述的那样,“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把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打造成为读者的天堂,是褚树青的奋斗目标。杭州图书馆不仅允许拾荒者和流浪汉携行李入馆,还欢迎他们在设有空调的馆内免费看电视、电影、上网、听音乐、接开水、用书桌下的电源充电。这是“读者天堂”该有的模样:人人平等,相互尊重。这里欢迎每个渴望知识、热爱读书的人,哪怕他是衣衫褴褛、散发异味的乞丐。
杭州图书馆通过向乞丐和拾荒者开放,表达出城市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尊重,而他们回馈给图书馆的,是阅读前主动洗手的好习惯。建筑女工汪珍珍怕把座椅弄脏而站着不坐,展现了她朴实善良的品格,而回馈给她的是公交司机的尊重与帮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诠释的大概就是这种充满正能量的互动吧。
一个社会的包容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包容也就意味着拒绝歧视。改变歧视的途径,就是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在一个趋于合理、良性发展的社会中,人们会慢慢习惯社会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生活习俗的变化。真正转变观念,学会尊重他人,认可别人的付出,尤其是关怀弱势群体,理解他们的艰辛不易,才是一个文明的社会,才会吸引越来越多优秀人才。
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是最好的无声电影之一,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感动与思考:不论是在底层苦苦挣扎的流浪汉,还是上流社会腰缠万贯的富豪,只要包容、接纳和尊重他人,互助互爱、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性之光始终会笼罩在城市周围,创建出温暖文明的社会。